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2年5月23日阳城县龙达陶瓷有限公司 年产300万件陶瓷装饰瓦生产线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拟进行审查公示

发布日期: 2022-05-23 发布机构: 县开发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阳城县龙达陶瓷有限公司年产300万件陶瓷装饰瓦生产线改造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保证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审查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年5月23日-2022年5月27日(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356-4820166

通讯地址:阳城县凤城镇八甲口商业街1号

邮编:048100 


                   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行政审批局

                                2022年5月23日



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要素

排放口(编号、

名称)/污染源

污染物项目

环境保护措施

执行标准

大气环境

DA001/原料配料

颗粒物

输送皮带封闭,料斗上方设置8套集气罩,风量13000m3/h,过滤面积361m2,集气效率为95%,通过1套布袋除尘器除尘后经过115m高排气筒排放(DA001

《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以及2014年环境保护部公告修改单

颗粒物:30mg/m3

DA002/干燥窑、辊道窑

颗粒物

本项目设置1条隧道干燥窑、1条辊道窑烟气经脱硝设备(尿素SNCR脱硝工艺)处理后,进入脱硫塔(石灰石膏法脱硫,处理烟气量12m3 /h,排气筒高32mDA002

《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以及2014年环境保护部公告修改单

颗粒物:30mg/m3

         SO250mg/m3

NOX180mg/m3

SO2

NOX

地表水环境

生活污水

COD

生活污水经厂内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后综合利用不外排

综合利用

BOD5

NH3-N

动植物油

原料磨机清洗废水

SS

经生产废水处理措施处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

车间清洗废水

SS

经生产废水处理措施处理后循环利用不外排

声环境

设备噪声

球磨机

基本减震、室内屏蔽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

2类标准

空压机

振动筛

成型机

压滤机

电磁辐射

/

/

/

/

固体废物

一般固废

除尘灰

返回生产工序重新利用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GB18599-2020

筛上粗料

返回生产工序再利用

边角泥料

返回生产工序再利用

不合格

半成品

返回生产工序再利用

脱硫渣

返回球磨机再利用

生产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返回生产工序再利用

生活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

用于绿地/农田施肥

生活垃圾

收集后送至北阳城县垃圾填埋场

危险废物

废机油

利用现有工程118m2危废暂存间,用于窑炉传动配件润滑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01)及2013年修改单

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源头控制分区防控

生态保护措施

本项目所有设备均布置于主厂房内,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本项目营运期废气、废水、固废、噪声等均采取了严格污染防治措施,对区域环境影响较小

环境风险

防范措施

严格按照相关设计规范和要求落实防护设施,制定安全操作规章制度,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监督管理,消除事故隐患;

煤层气输送管道应保证完好无损;

配备大容量的置换桶,废机油发生泄漏时可以安全转移;

加强巡视检查,建立系统规范的评估、审批、作业、监护、救援、应急程序、事故报告等管理制度。

其他环境

管理要求

1、公开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建设单位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完成后,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报批前,应当向社会公开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本。报批过程中,如对环境影响报告表进一步修改,应及时公开最后版本。

2、公开建设项目开工前的信息: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前,建设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开建设项目开工日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施工监理单位、工程基本情况、实际选址选线、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清单和实施计划、由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负责配套的环境保护措施清单和实施计划等,并确保上述信息在整个施工期内均处于公开状态。

3、公开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信息: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当在施工中期向社会公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措施进展情况、施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施工期环境监测结果等。

4、公开建设项目建成后的信息:建设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当向社会公开建设项目环评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和措施执行情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和调查结果。对主要因排放污染物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使用后,应当定期向社会特别是周边社区公开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