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关于对县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第145号 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2-11-09 发布机构: 县开发区

杨志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陶瓷小镇建设,促进陶瓷琉璃产业壮大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提案提到的“园区规范化,将陶瓷产业做大做强,吸引资本、科技、人才向产业园区聚集,强化对产业园区的规划与管理,提供规划化的园区服务”,开发区自成立以来,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成立了行政审批局,做到了企业审批事项不出区;成立了开发区知识产权服务站,帮助企业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协调各职能部门,为企业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今年以来,我们利用《阳城县纾困助企七条措施》出台的机会,帮助区内民营工业企业申报用气量价格补贴和用电量价格补贴合计230余万元;为区内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企业争取县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90余万元。与此同时我们做“优”传统陶瓷,加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完善硬件设施、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智能化生产,促进园区规范、有序、绿色发展。

二、提案提到的“企业品牌化,支持重点企业的发展,以陶瓷行业的重点产品、名优品牌和核心骨干企业为依托,加速资源整合,在建筑陶瓷、日用陶瓷、文化艺术陶瓷等领域培育一批领军企业”,我们“扶大”本地企业,天一陶瓷跻身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大富陶瓷研发出北方地区首家生态石陶瓷,时代陶瓷、盛世陶瓷升级改造完成,生产出陶瓷大板;我们做“强”功能陶瓷,瞄准国内一线陶企,引进知名品牌陶瓷企业,拓宽产品品质;实现产品多元化、高端化、系统化、品牌化。

 三、提案提到的“产业IP化,坚持创新与创意并举的理念,深入挖掘地域特色和阳城县陶瓷历史,挖掘乔氏琉璃以及南北安阳砂锅、铁锅等文化元素,做足陶瓷文化,打造小镇特色陶瓷主题IP”,安阳、后则腰地区具有悠久的陶瓷和琉璃制造历史,附近民俗文化昌盛,潘家十三院(电视剧白鹿原取景地)布局严整,保存完好,展现了清末民国时期阳城的风土人情;离此不远的阳城二轻展览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后,阳城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在这几平方公里范围内,综合了陶瓷琉璃为代表的历史技艺传承、潘家十三院为代表的民俗文化、新中国成立后的阳城轻、重工业发展文明,构成全国少有的一处多样性文化融合交汇之地。我们的规划思路是充分利用周边已有的人文景观和项目布局(潘家十三院、二轻展览馆、苏州智慧产业园、红都琉璃等),通过建设、强化专业镇具有的购物、研学、交流、会展、住宿等多样性功能,推广包装文创产品、休闲旅游、研学等衍生产品,最终形成一个“有产业基础,有文化底蕴,有网络影响、有建筑创新”特色的陶瓷主题IP。

四、提案提到的“环境景观化,围绕陶瓷小镇,持续开展周边荒山整治绿化、获泽河综合治理、阳济路道路景观提升,不断改善整体环境质量,为举办陶瓷博览会带来更好效果,进一步提升阳城陶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已委托清华美院对以安阳、后则腰为中心的陶瓷专业镇进行了调研,并在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产业规划,规划涉及周边荒山整治绿化、获泽河综合治理、陶瓷博览会提升等方面,同时助力陶博会完成升级转型,从产品盛会华丽蜕变为艺术盛会,成为真正有国际影响力的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