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推进全省城市“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 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 2022-11-09 发布机构: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文件

晋建城字[2022]57号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推进全省城市“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

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

各市园林局(中心)、城管局、住建局、省综改区建设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山西建设,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拓展城市绿色空间,优化完善绿地布局,提升城市园林内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科学绿化的实施意见》要求,现就推进“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要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科学统筹规划,明确建设标准,典型示范带动,因地制宜建设,规范管理运营,发挥综合效益,通过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破硬植绿、垂直挂绿、科学护绿等方式,在中心城区、老城区建设一批小而美、精而巧、匀而多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进一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公共绿色福利获得感,让百姓体会园林绿化“微幸福”。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群众的愿景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满足群众需求的角度来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提升公园绿地服务均等化程度,打造功能复合、形式多样的绿色共享空间,把城市建成美丽、包容、公平和幸福的公园城市。

量质并举,功能完善。要在大力增加“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数量的基础上全面提升建设品质。通过科学规划、合理设计、规范建管,进一步优化绿地系统布局和结构,提高园林艺术水平和景观品质,完善综合功能,实现生态景观、休闲游憩、体育健身、科教文化、防灾避险、社区服务等多种功能的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节约资源。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的理念,绿色低碳、节俭务实的原则,在规划、设计、建设和养护管理各个环节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获得最大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坚决纠正急功近利、贪大求洋等违背科学发展观和自然规律的建设行为,严禁脱离实际、铺张浪费、劳民伤财搞绿化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强化政府在资源协调、理念引导、规划控制、财政投入等方面的作用,研究保障政策,完善法规体系,加大技术标准和规范体系建设,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支撑力度。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公益捐助的形式进入园林绿化的运营和养护,提升社会公众参与度,实现全民“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三)总体目标

2022年至2025年,全省集中组织开展城市“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建设专项行动,加大建设或改造居民身边的“小微绿地”、“口袋公园”的力度,大幅度增加百姓身边绿地数量,大力完善绿地功能,全面提高绿地品质。到2025年底,全省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城市绿地系统更加完善,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

二、重点任务

(四)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方位优化城市绿地系统。各地要强化系统规划引领,充分利用道路两侧、城市角落、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裸露土地等零散地块,特别是居民相对集中区域的零碎地,坚持“不怕大、不嫌小”原则,统筹规划布局,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或改造一批“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构建完善点上成景、线上成串、面上成网的城市绿色景观体系。推行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四分之一”法则,至少一个拐角建设街头绿地;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新建街区、居住区要高标准科学规划布局社区花园、“小微绿地”、“口袋公园”等公园绿地;城市更新中,结合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和拆违拆迁等工作,加大老城区、中心城区增绿建园力度,原则上旧城改造腾出的小于1公顷的土地,宜全部建成街头绿地;通过深入调查分析,找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短板,结合单位、老旧小区、商业街区、车站、停车场等更新改造,针对性同步开展“小微绿地”、“口袋公园”、立体绿化建设、点植补植、拆墙透绿等工作。

(五)精心设计,统筹考虑,全力营造特色景观休憩空间。各地要强化高标准设计,通过“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充分体现本地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要突出灵活多样性,坚持因形就势、适地适树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要突出园林景观性,坚持植物配置多样、季相特色突出,注重乡土植物应用,营造理念先进、环境优美、景观丰富的绿色游憩空间。要突出功能实用性,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不同群体需求,完善无障碍设施以及健身器材、休闲座椅、植物标识牌、林荫休憩区、慢游步道、照明亮化等配套设施,积极结合智慧园林、数字化管理、垃圾分类收集等管理手段,提升服务功能。要突出文化表达性,坚持文化建园理念,有机融入地域文化元素,通过“一园一名”、“一园一品”等方式,充分彰显城市特色,让城市历史文化“看得见、摸得着”。突出群众参与性,设计方案要尊重群众意愿,广泛征求意见,开展科学论证,提高方案适用性,让城市建设改造更贴近人心、更有温度。

(六)统筹推进,规范实施,全流程管控建设精品园林景观。要制定年度建设实施计划,明确建设范围、规模、标准和位置,科学协调统筹推进,高质量进行建设,打造城市园林精品;积极践行绿色发展和海绵城市建设等新发展理念,严格落实低影响开发模式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结合场地条件,通过透水铺装、节水植物、节能材料、立体绿化、雨水收集等措施,建设一批集水型绿地、雨水花园、立体绿化等高品质景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强化施工环节把控和施工过程质量监管;突出统筹规范性,新建、改建、扩建方案均应符合国家相关技术规范和要求,立足现状,综合考虑和满足防灾避险、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城市再生水利用等需求。

(七)强化管护,压实责任,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对新建“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务必要明确管理养护单位,责任到人;强化日常管护,将“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养护管理纳入城市园林绿化日常管理范畴;建立管理维护制度和定期巡查制度,按照相关技术标准进行管理维护,促进养护管理水平提升,不断巩固建设成果。对老旧“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要提升品质品位,进一步完善绿地设施和功能,保障日常养护管理经费到位。积极探索“智慧园林”等技术应用,创新管护方式,逐步提升管护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市民积极性,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共同做好“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维护与管理,探索推行“市民园长制”、“志愿服务”等管理模式,促进“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规范管理、和谐发展。

三、保障措施

(八)加强组织,健全机制,全面推进百姓身边增绿工作。“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是规模较小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是百姓身边高频次使用的城市绿色休憩空间,是城市园林绿化服务公众的重要形式,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可有效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在打造城市宜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风貌品质方面意义重大。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尽快建立健全住建、城管、园林、社区等多部门、单位协调配合的推进协调机制,研究出台加快“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建设的实施方案及政策办法,坚持政府主导全力推进,系统梳理零碎用地,专业队伍打造设计,多元投资全民参与,大力推进城市“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建设。

(九)创新理念,加强宣传,引导全社会参与建设管理。拓宽融资渠道,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建设管理资金保障机制,通过投资补助、担保补贴、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建设、管理、运营;通过开展最美“小微绿地”评选、典型示范项目带动、多渠道宣传引导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共建共享氛围;搭建认建认养平台,引入社会资本,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园林绿化企业和社会群体采用无偿捐助、企业认建、出资冠名、工程捆绑等方式,积极参与“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建设管理,造福市民,美化城市,掀起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多方参与园林公益事业的热潮。积极与社区、街道办协同配合,从便民利民角度,针对性选址,结合绿色驿站等建设,共同精心营造材质多样、低碳环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游憩空间。

(十)严格督导,强化考核,确保目标任务推进落实。我厅将加强工作督导,建立月报调度制度,把各地“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建管情况作为对各地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园林城市(县城)创建、星级公园创建等工作的重要参考内容;对规模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列入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统计范围。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对各地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典型做法进行通报宣传,对工作效果突出的市、县,在全省通报表扬。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22年4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