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关于对县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20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09-25 发布机构: 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

关于对县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203号

提案的答复

张斌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濩泽古城开发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遵循规划先行的原则,我局已委托设计单位做出《濩泽古城整体项目规划》。根据县委县政府指示,2023年7月27日、28日,县人大、政协分别召开了针对古城规划汇报的常委会,2023年8月、9月中旬县委、县政府又分别针对凤凰东西街和整体古城项目召开专题会议讨论研究规划方案。设计单位汲取各级意见后现已完成《濩泽古城整体项目规划》的修改。

一、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2023年11月22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南北大道征收拆迁建设动员大会,优先开展阳城县南北大道(左岸大道-南环街段、阳城三中-桑田大道段)地下综合管网提升工程。凤凰路在城南城北标高天然比凤凰街低10米左右,利用此高差系统,凤凰路在古城段形成下穿道,与凤凰街立体交叉,打通城市主动脉,缓解古城中心的交通拥堵。该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城市综合形象,补齐了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了投资环境和人居生活环境,制造良好的、更富吸引力、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带动古城及周边商业的发展,推进了新型城镇化建设。

二、濩泽古城开发以凤凰路为轴线,辐射周边四个地块,地块界止分别为烈士陵园、阳城民居群、规划地块、 开福寺,四个地块将成为阳城古城复兴的起点。

1.凤凰路建筑后退,形成50米宽的南北两个市民广场。为阳城市民在古城区提供休闲集会场所。两个广场将成为阳城人民生活文化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连接了烈士陵园,开福寺,孔庙等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

2.沿凤凰街增加建筑退距,建筑间距40米。此道路断面设计考虑街道人性化尺度与速度,增加慢行空间,预留商业外摆和人行空间,以及非机动车停车带,倡导绿色出行。

3.广场南北端设计两栋文化建筑,形成南北两个U型广场,空间围合又开放,如两个聚集人气财气的口袋。两栋文化建筑同时作为凤凰路,从南往北、从北往南的城市焦点。

4.四个组团建筑各自围合,形成四个庭院空间。从大尺度的广场空间过渡到小尺度的庭院空间,丰富了空间层次。同时广场空间与周边地块 相呼应,推动城市更新发展。

5.依城就势,形成四条上城的山城街区步道空间。广场——庭院——街巷,空间进一步丰富;同时体现了阳城作为一个山城的特色步行街区。四条辅路的形成,联系了城上城下交通,既服务于四个商业地块,同时为古城区未来的整体路网结构做好铺垫。以凤凰路为轴,以四个商业地块为辋,辐射整个古城片区的城市更新。

三、格局再生,传统空间肌理与建筑形态的新生。

1.结合山西传统民居建筑肌理,形成商业和街区所需的空间形态山西民居建筑特点体现了独特的地方文化和丰富的历史传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多层建筑的运用,层层叠级和局部退台的布局体现了对当地自然条件的适应和利用。结合丰富的屋顶形式,整体的聚落和院落式空间形式,形成层次丰富的内聚性空间。

2.将阳城历史建筑的反曲屋面融合当代艺术,重构演变为更流动的曲线。独特的中国古建筑是世界建筑史上不可忽视的靓丽风景线。“曲”代表着一种循环、融洽、天人合 一的思想。反曲屋面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独特的独特的艺术语言,四角翘起,舒展开阔之感油然而生,与其他商业空间直线体块的硬形成刚柔并济、动静交替、虚实相和之感。

3.将桑蚕文化和蚕丝质感通过现代建筑体块及元素具象化。阳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重要货源地之一,蚕茧和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长盛不衰。在漫长的农耕文明时代,阳城蚕桑所衍生的丝绸产品和精美的陶瓷产品,曾经伴随驼铃声,踏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各地。蚕桑产业是阳城县特色农业支柱产业,具有极强的区域特色,有“华北蚕桑第一县”的美誉。

4.将山西阳城县的琉璃瓦与当代艺术融合,凸显古城文化底蕴。2006年“山西传统琉璃制作技艺”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又被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阳城生产的琉璃构件,不仅形态传神,妙趣横生,而且釉色纯正、质地考究、工艺精湛、巧夺天工。

四、打造阳城第一个融文化于生活的复合型社区。

十字街区以点状分布的建筑空间和室外场地串联为主线。一条贯穿南北的主轴为中心,再向东西延展四个组团。整个空间叙事继呈现“起、承、转、合、聚”的节奏,8个环环相扣的主题空间串接而成,类似文学和戏剧结构的起承转合,高潮起伏。

古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浓缩的阳城的发展史,相比空间改造和商业发展而言,古城更需要的是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以及它所承载的本土文化的复兴。历史遗存和场所共生,结合开福寺的文化属性,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形成新旧共生的精神场所。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现代寺庙除了传统的烧香礼佛,逐渐成为现代人精神疗愈的重要场所。年轻人成了新兴的主 流客群,他们带着“网红”和“时尚”的气息,为寺庙带来了新的活力。通过引入现代设计元素、举办文化讲座和 禅修课程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这种转型不仅让寺庙焕发出新的生机,也让年轻人在其中找到了心灵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