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教育局
关于对县政协十五届一次会议第226号
提案的答复
田敏秀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县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劳动教育能够提升受教育者的劳动意识、劳动能力、科学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提高受教育者综合能力、推动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劳动教育在学校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需要进一步发挥劳动育人功能,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
(一)要规范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根据各学段特点,在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并设置劳动教育课程进学校课程表,要求3-8年级必须按要求征订专门的劳动教育教科书,从而系统加强劳动教育。明确义务教育学校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学校要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普通高中学校以课外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三年不少于40小时;职业学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其中要涉及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除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外,其他课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职业学校重点是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增强学生职业荣誉感,提高职业技能水平,培育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二)要主导家庭在劳动教育中发挥基础作用。注重抓住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各种社会劳动。家庭要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
(三)要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统筹安排课内外时间,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好劳动周,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园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社会实践劳动。
(四)要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鼓励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共同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敬老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
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理解和形成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劳动习惯。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欢迎您继续关注,请多提宝贵意见,以促进我们的工作。
承办人员:上官新永
联系电话:4228604
阳城县教育局
2021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