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教育局

阳城县人民政府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自评工作汇报

发布日期: 2014-04-15 发布机构: 县教育局

阳城县人民政府

申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

自评工作汇报


晋城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晋城市教育局:

根据《山西省申报“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督导评估工作实施办法”》,我县认真进行了自查自评,对照标准我们认为我县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办学条件合格、各校发展基本均衡。现将自评工作汇报如下:

一、高起点规划  各部门联动  创优发展环境

1.我县历来重视教育工作,近年来更是把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改善教育民生的主抓手,在制定实施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促进教育发展作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且制定了贯彻落实晋城市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教育、发改、财政、人社等涉教部门的工作职责,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更加巩固。

2.为迎接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检查,我们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责任分工,建立了监督和问责机制。县综治委、政府办公室、教育局建立了学校周边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和中小学安全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学校周边环境和治安状况良好,校车运行安全。

3.为了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建立了督导检查制度,采取定期不定期督查的方法,对中小学校在教育经费投入、设施设备购置、优质师资配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督导评估;初步建立起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料信息库,适时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分析,尝试了对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际差异的过程监测和年度分析。

二、规范化管理  大手笔投入  建立起保障机制

1.为保障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我们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学生凭暂住证、监护人就业证、原户籍教育部门出具的学籍证,在县教育局登记后,就近安排到学校就读,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待遇。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建立起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机制。积极落实对家庭经济困难子女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对于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尊重学生和家长意愿,86名适龄儿童选择了随班就读,15名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入学率达82.1% 。

2.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及时足额预算拨付教育经费。按2013年计,小学生均教育事业费9508.39元,高于去年2042.84元;初中生均教育事业费7532.1元,高于去年778.9元。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含取暖费):农村小学765元,县城小学851元,农村初中1017元,县城初中1100元,高于省定教育经费标准,且高于去年公用经费标准每生100元。

3.2013年我县征收三税总额157311万元,城市教育费附加征收6000万元,占三税总额3.81%。地方教育附加征收2685万元,占三税总额1.71%。出让土地收入,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8200万元,按10%计提教育资金820万元。

4.2013年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的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100元,初中每生每年142元,达到省定标准,并向农村学校倾斜。农村税费改革转移用于义务教育的资金991.7万元,占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27.4%。

5.义务教育经费严格按照上年度学生数和高于省定标准足额纳入财政预算,配套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由于学生差异造成补助资金与实际需要不符的,差额由县财政补充;多余部分向农村学校、县镇薄弱学校、寄宿制学校和留守儿童较多学校倾斜,无抵顶县财政应分担资金现象。

6.2008年起县财政为寄宿制小学炊管人员每人每月发放工资550元;为乡镇中小学兼职校医每人每月发放补助100元;学校保安人员经费根据学校情况,分别由村、乡镇政府和县政府负担。全县无挤占公用经费现象。

7.按照“校财局管校用”的原则,对全县学校实施“集中管理,分校核算”的管理模式,撤销学校原有账户,由教育经费结算服务中心集中代理各中小学的会计核算业务,维护了财经纪律的严肃性,有效地制止了教育乱收费。每年我们组织专人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公用经费以及寄宿制学校后勤生活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配合统计局编订统计年鉴,确保上级和本级配套资金全额用于义务教育。

三、合理布局  加强装备建设  促进办条件标准化

1.2005年,我们印发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意见,对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情况进行了规划,明确了永久性保留学校、过渡学校和撤并学校,稳步开展了学校布局调整,学校数从2005年的507所调整到现在的97所。

2.在教育装备投入方面,我们坚持政府主导、社会扶持、学校配套的方针,多方筹措资金,投入硬件建设。从2005年到2013年,全县中小学增配课桌凳近3万套,其中学校使用公用经费采购达14672套,占到了近50%。2008年县政府实施课桌凳更新工程,投入125.9万元,采购12000套,消除了学生自带课桌椅和使用残损桌椅上课现象,全县中小学生坐上了标准、美观、坚固的课桌凳。

3.2012年我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工程,共改造项目学校86所,投入资金2495万元,其中配备电脑投影一体机852套,90%以上班级安装了电子白板,所有班级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小学配备图书74811册,生均31册,初中配备图书120737册,生均41册。配备中小学理科教学仪器和体卫艺设备10大类876种513106件,保证了中小学理科实验教学的规范和音体美卫课程的开设。借助晋城市人民政府的教育双百工程,为中小学装备高标准的理科实验室104套,促进了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普及。

4.2013年对全县23所初中31个网络计算机教室实施了升级改造,基本上能够满足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小学应建有网络计算机教室76个,实际已建成30个,短缺46个。

5、从2010年起,我县开始实施校校通工程,到2013年底,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全部接入互联网,其中69所接入晋城市教育城域网,实现了校校通。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进校园网建设,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达到了校园内互联网全覆盖。

四、建立补充机制  优化内部管理  增强教师队伍建设

1.按照编制标准足额配备教师。我县配备有初中教师1538人,师生比1:10.4,小学教师2045人,师生比1:10.3,师生比例达到省定标准。学科结构基本合理,满足课程开设需要。

2.建立和完善了教师补充机制,每年都根据生源变化、教师自然减员和学科结构情况适量招聘教师。2006年至2013年共招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520人,新招聘的教师全部优先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在招聘方案中,做出了关于对特岗教师、免费师范生或具有教师资格人员的招聘录用规定,在具体的招聘工作中,相关政策得到落实。

3.全县教师由教育局统一管理和调配,坚持政策向农村学校倾斜,在教师节表彰、职称评审、山区教师交通补助等方面都有体现。

4.中级职称及以上专任教师和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或教学能手、或骨干教师分布在全县各初中、小学,城乡比例大体相当。全县中小学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比例小学高于70%,初中高于60%,城乡比例大体相当。

5.积极推行中小学领导、教师交流,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偏远、薄弱学校扶贫支教,促进县域内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我们出台了义务教育学校领导和教师交流的相关规定,从2012年起实行了校长聘任制和任期交流制度。2013年,对口交流教师110人,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扶贫支教12人,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合理调配领导28人、教师110人,共260人,占应交流领导、教师的15.2%。同时,我们把在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作为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的必要条件,在资格审核时严格执行,促进了城乡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6.注重教师的培训提高和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制订了每五年一个周期的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规划,参培教师全部合格。培训经费足额保证,并做到专款专用。

五、阳光招生  均衡编班  逐年扩大高中招生分配计划  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

1.根据规范办学精神,我们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划片、分配”的招生原则。在对城区、乡镇人口分布状况及学龄儿童情况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科学划分各中小学的施教范围并向社会公布,实行“县城合理划片,乡镇基本直升”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小学、初中入学问题,非正常跨区域招生和择校现象基本得以遏制。九年义务巩固率达省定标准。

2.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从2012年起,首先从县城学校采取“电脑配位,均衡编班”的办法,为新生随机配位、均衡编班,综合考虑教师业务素质、管理能力、工作业绩等条件配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学校办学规模适度,班容量符合标准。我们制定了规范办学实施意见,认真落实省“规范办学十二条”,严禁利用公休节假日组织学生有偿集体补课,严格实行“一教一辅”,有效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

3.将优质高中(阳城一中)招生名额均衡分配到各初中学校, 2012年比例占统招计划60%,2013年、2014年达到70%。

六、严格课程标准  完善考评机制  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1.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我们实行了课程表审查制度,在学期开始时对全县所有义务教育中小学校的课程设置表进行审查,要求上课时间、教案、课程设置三对照。为保证学生休息活动时间不少于国家规定标准,按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分别制订了全县统一的作息时间表。抓好文化课的同时认真落实安全教育课,全县中小学间周一节安全课,每月举行一次应急演练。我们高度重视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 2013年11月,举办了“全县中小学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现场会,进一步明确了“一课三操两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四有五落实两纳入”的具体要求,推动了校园体育活动规范发展。

2.重视学生评价方式的转变,从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合作、审美表现、运动健康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近年学生毕业合格率达到99%。通过规范体育课教学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逐年上升。根据2012年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统计,小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到了92%,初中生达到了90%。

3.为了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们建立健全了年度发展性督导评估制度,每年在学校自评、县级督评的基础上,推荐省级示范校申请市级复核省级认定,近两年,已有阳城五中、阳城一中被评为“山西省素质教育示范校”,引领了全县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4.为了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功能,我们制定并实施了对中小学的“双千分”年度综合考核机制,既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既全面评价、又有所侧重,从不单纯以教学业绩给学校排队,也从不用考试分数评价师生,促进了学校的规范发展和内涵发展,保障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七、存在问题

我们在均衡教育建设取得了成绩,但困难和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主要表现在:经费投入仍有不足,部分学校的内部管理和校容校貌还需提高,教师均衡调配还要加强,网络计算机教室和计算机数量急需补充配置。

我县将以迎接“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工作为契机,集中力量查漏补缺,进一步改善全县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将阳城教育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阳城县人民政府

2014年4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