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教育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用心留住每个孩子

发布日期: 2019-03-25 发布机构: 县教育局

用心留住每个孩子

----三窑完小控辍保学经验交流材料

我校地处阳城县最南端,和河南省济源市接壤,是一所地地道道的农村寄宿制学校,辐射50余个自然村,现有学生42名,教职工14名。山里学校,最让教师头疼的就是学生的辍学。山里穷,上学路途远,条件差,村民们见识短,认识水平有限,留守儿童多,都可能使孩子走上辍学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辍学的可能性更大。我校潜心研究许多办法来“改变”这样的学生。让学生把上学当成一种需要,让班级吸引学生,学校吸引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潜力,实施素质教育。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积极主动的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多年来,实现了无人掉队、无人辍学。

一、创设优雅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生爱上学校

1.吃好、睡好

如果说学校的中心是教学工作的话,那么学校的后勤管理和后勤服务牵系着教学工作的成败。我们立足山区,本着收最低生活费,保证家长、学生满意生活质量的原则,提出了“吃好睡好学好”办学思路。为了保证学生的生活质量,我校采取师生同灶,学生一日三餐和教师同吃一锅饭,同用一个餐厅。制定了一学期更换一次饭表,学期末学生评价后勤教师对后勤教师进行考核等相关制度,保证了学生物质生活的需求,经常听到:“学校的饭菜比我家的饭菜好多了”这样的声音。学生公寓,教师陪睡,睡前故事,饮用水进舍为学生休息提供保障。所有学生、家长都认为,学校有家的温暖,有家的氛围,三窑完小就像自己的家。

2.玩好、学好

几年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扎实推进素质教育。首先,学校坚持把文化课、劳动教育、特长培养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学校组织成立了形式多样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给有专长的教师和学有所长的孩子提供广阔的时空,充分激发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他们自主发展。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成立了:doremi大厅、棋苑、舞度空间、根雕园等兴趣班,坚持每周一次课外兴趣班活动,力求人人精通一样技艺,做到“体育艺术2+1”人人期期合格,人人过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真正使学校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培养人才的摇篮。其次,我校坚持一月一次大型活动,或演讲、或绘画、或篮球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开发了学生智力,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这样一来,学生还舍得离开学校吗?

二、用师爱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爱上老师

学生是老师们心中的太阳,爱是帮助彼此最大的力量,只有怀抱这样的信念,教育才有永恒的生命。寄宿制学校教师从早上六时起床准备学生洗漱,到晚上8点学生晚休,跟着学生连轴转,吃喝拉撒、头疼脑热样样管,我校除炊事员外,生活教师全部由一线教师兼任,辛苦可想而知。这也要求教师要像阳光一样去温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时刻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爱。

1.爱在家访

流失生的出现,与家庭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有的是由于经济困难,有的是因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有的是受家长错误如“读书无用”或“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还有的家长就想让孩子做工挣钱等。因此,作为班主任有必要及时进行家访。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班主任应尽可能联系有关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献出一份爱心;对家长教育方法不当的,要细致、耐心地给与指导和帮助;对有“读书无用”或“重男轻女”思想的家长,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改变其传统观念;教师向家长讲清社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使家长认识到未来将是知识年代,切不可因小失大。通过经常性家访,可以逐步提高家长科学教子的观念和方法,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心学习的家庭环境。我校新招一年级小朋友毛璐凯,父亲身体残疾,母体精神残障,孩子整天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境贫穷,升学很是困难。班主任原育锋老师家访得知此事后,把自家孩子的衣服送给他穿,经常给他购买学习用品和小吃,还和自己在县城学校的同学联系,为他家献爱心。班主任、学校多方协调阳城志愿者团队走进贫困学生家,面对面资助帮扶。学校党员每人包一个贫困学生,买书买衣,资助顺利完成学业。有了这样的老师,孩子能不爱吗?这样的孩子能辍学吗?

2.爱在学困生

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差,总感到没信心、没奔头,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总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就“破罐破摔”,对老师有畏惧感,对同学存在戒备心理,就容易出现流失。作为老师不能听之任之,而要用爱心去滋润、去温暖那颗冰冷的心灵。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要在讲清学习能力与学习态度、学习成绩与将来的前途等关系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克服自卑、畏难心理,建立学习信心。特别是要帮助他们掌握读书、听课、记忆、思维、解题等学习方法,使他们的学习不断进步,逐步达到能跟班学习。对因事因病缺课,或基础差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联系任课教师进行补课,给他们予以爱心,让他们吃饱、吃好,从而消除学生因成绩不好而产生辍学的念头。这样,后进生才能把教师作为最知心的人,才能接受教师的指导。因为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六年级赵鑫同学,五年级郎芝芝同学的家长毅然将曾经在外就读的孩子,送来三窑完小读书,虽是学困生,可老师毫无怨言,把他们端在手上,放在心上,学习成绩有了不小的进步。

3.爱在同学间

同学们长期生活、学习在一起会产生友谊,也会产生矛盾。当同学间产生矛盾时,我们要善于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之间纯真的友谊,从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做好同学之间的情感融洽工作。同时,应通过活动,如建立学习小组、艺术小组,开展献爱心活动等,拉近同学间的距离,形成团结友爱、健康向上的班风,给每一个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另外,还要善于通过伙伴来了解学生,这样得到的信息会更真实、准确、全面,更有助于切实把握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再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便会得心应手,有的放矢。2017届毕业生田浩杰父母离异,患骨瘤,班级同学组织捐款帮助,学校师生听闻伸出一双双温暖的手,捐资5000余元,同学之间深沉的爱温暖着彼此,孩子们比学赶帮,也营造了良好的学风校风。所以,同学之间具有真挚的友谊和深厚情感,既有利于班级开展工作,又有利于帮助学生排除干扰,坚持学习,从而防止了流失。

三、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学生爱上学习

试想,如果教师讲的每一节课都能吸引住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课堂上有所收获,品尝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学生还会有辍学念头吗?几年来,我们把提高教师业务素养作为工作中的重头戏,制定一个学期的学习目标,逼着他们学习,拟定青蓝工程计划,引着他们学习提高。开展了“情景英语”“简单语文”“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主题教学研究,构建了生动、自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的劲头足,学习的效果佳。对自己的老师倍加喜欢,课堂同学习,课下同游戏,师生关系融洽。

曾记得2017年夏天时,一位名叫段柯良的二年级小朋友,因姐姐深入初中就读,父母亲计划到中学附近租房为孩子做饭,几次和段柯良同学商量让他转学到初中附近的小学读书,段柯良总是不答应。段柯良说:我喜欢我的语文老师,我想听语文老师给我们讲故事,我想和我们的语文老师做游戏,你们走吧,我住校就行了。多番周折,最终还是让孩子留了下来。“亲其师,信其道”,爱上一位老师,就爱上了他的所有。为什么有的学生对老师的印象特深,几年、几十年后仍然记忆犹新,我想,老师精湛的教学艺术应该是受当其中吧。

四、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肯定,让家校双赢

“把一件事情做到底”是我校的校训,也是我们对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未来的期冀。我们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科学正确领导下,求严谨笃实、育人教书之真;务科学管理、推进课改之实,谱写了一曲曲山区寄宿制小学教育跨越发展的奋进之歌: 乒乓球赛“优秀组织奖”;“先进少先大队”称号,“特色小队”称号;“平安校园”荣誉称号;市级“先进单位”、“和谐校园”称号;“学校后勤管理先进单位”称号;“文明单位”称号。校园舞蹈队多次赴镇、县比赛成绩斐然;根雕艺术综合实践小组活动在山西课改现场会上展示;全县劳动技术课程开设现场会在我校召开。全校师生,上下同心,奋力拼搏,求真务实,科学发展,取得了人民群众满意,各级政府肯定的好成绩。学校办好了,孩子们喜欢,家长信任,社会肯定,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未来,山里娃的明天才有了希望。

当然做好“控辍保学”,真正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这是一条充满挑战布满艰辛的路,同时,这也是一条充满幸福的路,孩子的幸福、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幸福都在期间。因为有了这么一份责任,我们信心百倍,因为有了这么一份信念,我们用心留住每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