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农业农村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索  引 号: 11140522K03478216C416/2022-00218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标      题: 关于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文字号: 阳发〔2022〕1号 发布日期: 2022年07月03日

关于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 2022-07-03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党委、政府,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县委各部门,县直及条管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县管各企业: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守住保障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按照“三区协同”“三色共融”“六型示范”的总体要求,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二)目标任务。2022年,保障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4万亩、总产量稳定在1.4亿公斤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一产增加值增长9.3%左右,一产固投增长10%以上;脱贫群众和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县农民收入增速。 

二、狠抓粮食生产,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把稳粮保供摆在突出位置,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状,将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要求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合理布局,调整结构,推进低效非粮作物还粮耕作,鼓励扩大复播面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应对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加强春季田间管理,促进弱苗转壮。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全面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加强对红苗谷、山茱萸等具有阳城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开展保护种业知识产权专项整治行动。培育扶持壮大种粮大户等粮食生产主体,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粮食生产基地。切实保障农资供应和价格稳定。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中央、省政策性小麦、玉米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继续开展大豆地方收入保险,落实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政策举措,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压实“菜篮子”生产责任,新建设施蔬菜50亩,改造温室25亩,发展特色优质露地蔬菜示范基地1500亩,夏秋冷凉蔬菜4000亩。

(二)着力加强耕地保护。坚守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落实好耕地保护建设硬措施,严格耕地保护责任,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状,加强耕地用途管制,创新机制促进撂荒地恢复生产,确保永久基本农田稳定在48.08万亩。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财政投入,足额配套县级资金,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2.2万亩。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健全完善“大棚房”问题治理常态长效监管机制。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落实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任务。

(三)严格粮食储备购销管理。推进成品粮储备增储,做好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后半篇”文章,推进问题整改落实,深化粮食储备购销体制机制改革,开展粮食节约行动,提高粮食安全意识,加强节粮减损宣传引导。

(四)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机装备应用提档升级,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支持开展农机深翻、秸秆还田离田等环节作业补贴,推广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和集成化农机产品和适用的中小型农机设备,重点对完善、拉长、建设全产业链环节中的粮食烘干、饲草加工等和谷子、蔬菜、杂粮、薯类生产等不在补贴名录中的特色农机给予30%的购机补贴,推进耕地宜机化改造。加快实现农机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秸秆离田、免耕播种作业机械智能监控设备全覆盖。2022年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以上。

(五)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加大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和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中央、省、市灾后重建专项资金,加大恢复重建项目支持力度,加快农村灾后恢复重建,把堤防建设、河道整治、滩区治理、农田水利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加强防汛抗旱应急物资储备。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构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将析城山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打造成为科普型人影作业点,并投入业务化运行,完成云精细化综合处理分析与指挥系统(CPAS)的部署安装。全面落实农业农村部、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配齐配强专业人员,于年底前实现县乡动植物疫病防控责任明确到机构、明确到岗位、明确到人员,确保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做好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炭疽、狂犬病等免疫。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

三、巩固脱贫成果,坚守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六)完善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自下而上申报和自上而下排查机制。发挥农户自主申报、基层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舆情信访预警4种监测方式作用,紧盯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严重困难户开展常态化排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每月开展动态监测,每季度进行动态调整,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通过农户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等,跟踪监测其收支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巩固情况,一旦发现返贫风险,实行县级调度,落实帮扶措施,实现动态清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七)巩固拓展“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执行好排查“135”制度和解决“710”制度,未雨绸缪做好防范工作,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和隐患。落实控辍保学长效机制,强化开学前后学生信息排查。聚焦居住条件差的六类重点人群,继续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动态保障基本住房安全。做好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参加基本医保工作,落实健康帮扶、慢病诊疗等政策,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巩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标建设成果,抓好合格村医配备,提高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巩固拓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成果,健全运维管护长效机制,解决好水源性、季节性缺水问题。

(八)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2022年各级财政衔接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例不低于55%。结合我县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太行一号风景道建设、沁河流域生态治理,围绕畜牧、蚕桑、杂粮、中药材等地方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光伏电站运维监管,保证收益到村率达90%以上。结合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程,实施建档立卡、精准免费培训、考核评价、发放证书、安置就业“一条龙”就业帮扶。着力扩大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规模,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吸纳脱贫人口参与涉农基础设施工程、以工代赈项目。严格帮扶车间管理考核,带动就业不明显的不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推进脱贫村乡村振兴示范建设,着力建设北留镇龙凤村和蟒河镇下桑林村两个示范项目。

(九)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将易地搬迁后续扶持贯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过程,以社会融入为目标,以产业就业为重点,以社会管理为支撑,推动可持续发展。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支持搬迁群众自主创业,提高外出就业精细化水平。提升完善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教育、医疗、社会福利、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扩容升级,确保搬迁群众与迁入地群众共享公共服务资源。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群团自治组织为辅助、物业为保障的社区组织,提升治理能力,促进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十)做好扶贫资产管理。督促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落实管理主体责任,抓好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2022年对2021年资金投入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对形成的项目资产建立健全管理台账。坚持分类指导,对公益性资产,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确保稳定发挥作用。对经营性资产,明晰产权关系,防止资产流失,规范收益分配,确保项目资产保值增值,持续发挥作用。

(十一)持续发挥驻村帮扶作用。对驻村干部全员培训。落实培训制度化、走访经常化、责任清单化、帮扶精细化、管理信息化、考核规范化要求。组织驻村干部抓好防返贫监测和帮扶、“三保障”成果巩固拓展、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就业消费帮扶、政策宣传、问题排查整改、扶贫项目资产管理、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抓党建促基层能力提升等十项重点工作任务。加强管理和考核,明确管理职责,完善管理办法和考核机制,制定和落实好关心关爱帮扶干部的相关政策,确保驻村干部下得去、蹲得住、干得好。

四、建设乡村产业,促进乡村发展

(十二)加强农业“特”“优”产业链建设。在特色优质农业方面挖潜力要效益,培育蚕桑、畜牧、红苗谷、山茱萸、紫苏等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全产业链、高附加值的地标性产品。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高产业效益,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以温氏养猪、“阳羊洋”养羊为龙头,重点在芹池镇开展试点,打造“种(玉米、蔬菜)—养(猪、羊)—饲(料、草)—肥(有机肥)”循环、“产、加、储、销”一条龙的全产业链;依托“太行红苗谷”品牌,重点在河北镇发展 “小米—休闲食品”全产业链。以“市场主体建设年”为牵引,大力推进市场主体倍增工程,加强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示范主体培育,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创建1个市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全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试点工作。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做好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和市级产业园认定工作,做精做专做特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推动建立“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加强“皇城相府”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推动“老字号”“原字号”“土字号”“ 特”“ 优”农产品深度开发,扶持培育“阳之源”调味、“析城山”小米、蟒河“山茱萸”等“特”“优”农产品品牌。按县级整体规划,加强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区域性、综合性农产品冷链仓储物流基地。

(十三)大力发展县域优势产业。大力推动蚕桑产业提档升级。积极推进省级蚕桑现代产业园建设,完成蚕桑科技孵化中心、蚕桑标准化生产基地、蚕桑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园三个项目建设。全方位做好阳城蚕桑文化遗产保障工作,完成2000万株地埂桑景观修复、传统记忆恢复、培育传统文化传承人等工作。全年新发展桑园2000亩,发放蚕种3万盒,生产蚕茧135万公斤。大力推动畜牧产业扩规转型。以温氏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为依托,积极推进温氏饲料加工厂、2个种猪场、家庭合作农场全面投入运营,形成“饲料加工—仔猪繁育—生猪育肥—生猪销售”的产业链条,力争全县生猪年出栏达到50万头。以白桑镇市级蛋鸡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依托,推进晋龙诚锋百万羽蛋鸡项目建设,建成4-6号鸡舍并投产运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全县蛋鸡养殖存栏达到310万羽。以“阳羊洋”智牧科技产业园区为依托,完成上黄岩种羊场项目,力争全年肉羊存栏达到5万只。以省级北方中蜂自然保护区为依托,继续推进太行一号沿线休闲观光蜂场建设,建成30个“全国成熟蜜生产基地示范蜂场”。扩大和皇城相府蜂蜜酒厂的深度合作,延伸蜜蜂养殖产业链,力争全年蜂存量达到3万箱,蜂蜜产量达到1200吨。持续推进8000亩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中药材基地、龙头企业和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推进蟒河镇创建省级山茱萸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十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全面完成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任务,让示范县项目“一中心五体系”充分发挥作用。完善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运营机制,提升服务功能和质量,为本地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一站式服务。赋能县乡村三级服务站点,引入网络代购、农品代销、业务咨询等基础服务,推动服务站点良好运行。新建100个村级电商服务点,推动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提档升级,根据“公交+快递”模式实际运行情况不断优化配送路线,提升农特产品上下行物流效率。持续引深营销服务体系,扩充短视频、视频直播等带货方式量级,培养农村网红50人以上,积极培育十万粉丝量及以上带货主播;持续开展电商培训体系,进行专业人才培训3000人次以上。积极向省商务厅争取寺头蚕桑乡村E镇项目并初见成效,打造北留、润城、演礼等特色鲜明的电商小镇。2022年打造千万级电商企业5家,全县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亿元以上。

(十五)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持续推进“百村百院”康养特色村建设,启动牛心温、上庄、独泉、中寨、皇城五村联建特色村提升项目。加快蟒河景区灾后重建和5A级景区标准化建设。以骑行小镇为主体,整合横河镇周边五彩河、中寺晋豫区革命纪念碑、红砂岭等优质旅游资源,推动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砥洎城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十六)拓宽农民就业创业渠道。落实各类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实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鼓励发展共享用工、多渠道灵活就业,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培育发展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大力开展适合农民工就业的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新业态培训。

(十七)加强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持续推进“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在北留镇开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试点,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常态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执法监督检查,完成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420批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98%以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药化肥减量替代和农用地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五、推进乡村建设,营造乡村新面貌

(十八)统筹编制村庄规划。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因地制宜、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围绕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完成33个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2022年年底前全县完成比例不低于90%。加强村风村貌管控,制定实施民房建设导则。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积极做好第六批传统村落申报,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推动村庄小型建设项目简易审批,规范项目管理,提高资金绩效。总结推广村民自治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项目的有效做法。明晰乡村建设项目产权,组织编制县域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清单。

(十九)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村庄绿化美化等为重点,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计划,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化、精细化。稳步推进厕所革命,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原则,按照“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的总要求,围绕污水治理等乡村建设项目,以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及太行一号沿线乡镇为重点,开展农村户厕改造8000座,提高农村卫生户厕普及率。推进沁河沿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带建设,建成沁河流域88个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完成凤城、蟒河、东冶、白桑等4个乡镇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四分法”,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加强村庄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推进就地利用处理,逐步提高垃圾焚烧处理村庄比例。加快城乡垃圾综合处理中心建设,争取年内投入试运行。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自然村覆盖率达92%以上。开展美丽宜居乡村振兴示范村和美丽庭院示范创建活动,加强星级村动态管理,将三星级以上星级村占比提高到75%。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推进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以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财化彩化为重点,进一步做好沿线5个乡镇“路、景、村、业”建设工作,打造蟒河、横河两个精品片区。推进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抓好北留镇、润城镇、横河镇美丽乡村、宜居乡村和产业园建设等重点农业农村项目。

(二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动以县域为整体的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成40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巩固提升3万人的饮水安全水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集中供水率均达到95%以上,水质、水量、方便程度、用水保证率四项指标持续达到安全标准。完成94.8公里的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阳城段工程和慢行系统、景观系统、服务系统、信息指引系统、农田财化系统五大配套系统工程建设,完成5.4公里的沁河古堡群环线沟西至润城段三级公路建设,完成25.4公里的“百村百院”连接线提升工程建设,开工建设24公里的阳城县横河至次滩农村道路工程。持续实施农村网络覆盖、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电信普遍服务等工程,新建5G基站、微站120座,优化农村手机信号网络覆盖。完成7.3万户清洁煤球供应。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房屋建筑承灾体调查,基本消除农村房屋隐患。

(二十一)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城乡学校整体布局,整合乡村学校资源,实现教育资源城乡共享,科学规划学前教育布局,提高乡村学前教育质量。围绕农业“特”“优”战略发展职业教育。稳步推进乡村医疗一体化建设,提升县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断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环境,开展健康帮扶对口支援活动,强化乡村两级卫技人员培训。落实村卫生室运行经费补助,制定乡村医生岗位补助标准,建立乡村医生收入定期增长机制,落实老年退养村医生活补助。落实对特殊困难群体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分类资助政策,使老百姓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看得起病。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农民群众基本生活。持续推进殡葬改革,加快县城殡仪馆和县级公益性公墓建设。持续完善特困供养机构一体化建设,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应保尽保”“应住尽住”。加强农村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管理,确保农村留守老人实现“家门口”养老。落实好低保边缘家庭的认定工作。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关爱联系制度,经常探访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全面提升我县新时代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完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网络,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六、强化乡村治理,提高乡村发展能力

(二十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持续选优配强农村党组织书记,深化农村“带头人”队伍优化提升集中行动。持续落实村“两委”主干及成员薪酬待遇,继续实施村“两委”干部学历提升工程,探索建立优秀村“两委”主干享受全额事业人员待遇机制。举办乡村振兴主题培训班、“领头雁”培训班。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向重点、难点村选派第一书记、村党组织书记或者整建制派驻党组织领导班子,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注重把敢于干事创业的青年农民吸收入党组织。完善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经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全面推进村级组织履行事项清单应用,规范村级组织机构牌子和证明事项,推行村级信息“一张表”制度,切实减轻村级组织负担。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险、综合治理、应急管理、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打造各具特色的“全科网格”建设工作示范点。认真开展加强基层监督深化治理整治工作,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推进村(社区)行使公权力人员权力清单化管理,稳步推进市县巡察向村(社区)延伸,强化对村干部特别是“一肩挑”人员的监督。

(二十三)提升农村法治保障水平。推广“一村一辅警”模式,探索推进社区民警进村(社区)“两委”班子。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强化源头预防,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等黑恶势力干扰侵蚀、家族宗族势力横行乡里。严厉打击涉农村“黄赌毒”违法犯罪行为。严格落实儿童失踪快速查找机制和侦办拐卖儿童案件“一长三包”责任制,开展打击性侵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等犯罪行为,深入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健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和多元化解机制,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最大限度为农民群众提供多元、便捷的矛盾纠纷解决方式。依法管理农村宗教事务,常态化整治非法宗教活动。指导做好人员紧急转移避险工作。健全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机制和责任体系。开展农村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责任。健全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引导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建设。

(二十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平台开展对象化分众化宣传教育,组织农村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宣传教育活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文明村镇建设。倡导现代文明理念,丧事简办、婚事新办,大力破除陈规陋习,丰富农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家庭强化居家自我防护,主动参与社区和房前屋后绿化美化净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身边好人”评选活动,完善“一约四会”组织,建立“善行义举榜”。开展好“永远跟党走”志愿宣讲活动。用好“乡愁”“乡情”纽带,持续推动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建设,打造5个精品乡村文化记忆展馆。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七、完善政策保障,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二十五)加大乡村振兴资金投入。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支出占公共预算的比重持续增长。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2022年全县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占比达到36%以上。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优先支持农业农村领域符合政策条件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鼓励一般债券支持农业农村领域无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启动运转好农林投平台,全面做好涉农资产的清查登记、划拨划转、产权移交、资产整合工作,整合盘活全县优质涉农资产。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

(二十六)扩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适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农业产业链、农村基础设施等融资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落实好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拓宽农村资产抵押质押物范围,探索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运用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大涉农贷款投入,积极开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首贷”、无还本续贷业务,继续推动农户小额贷款。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持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探索企村互促、工农融合、互利共赢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构建财政、金融、社会多元投入乡村振兴新格局。

(二十七)培育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抓好农村“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扎实开展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培训高素质农民521人,持证率达到90%以上,为农民就业创业提供技能支撑。推进“一县一品”特色劳务品牌创建,打造“濩泽厨工”“濩泽家政”“濩泽匠工”劳务品牌,培树品牌典型,通过品牌效应引领和带动广大劳动力争学技能、自主就业。鼓励和支持“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以亲情乡情为纽带吸引人才回乡,带动项目回迁、资金回流、工商资本下乡,不断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二十八)深化农村改革。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体林地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农村资金、资源、资产要素,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完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推动承包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建设,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2.35万亩。重点做好农经农机农技三支队伍改革“后半篇文章”。不断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八、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

(二十九)强化工作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完善县乡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落实县级党委和政府负责同志乡村振兴联系点制度。借鉴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开展现场观摩、交流学习等务实管用活动。建强党的农村工作机构,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要发挥“三农”工作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等作用,一体承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议事协调职责。推进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议事协调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建立健全重点任务分工落实机制,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决策参谋、统筹协调、政策指导、推动落实、督导检查等职责。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充实工作力量,具体负责本乡镇的乡村振兴建设任务。各职能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股室,具体抓好本部门乡村振兴工作任务。

(三十)抓好考核督导。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各职能部门要对所负责的重点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创新工作举措,狠抓推动落实,及时向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报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督导,考核结果作为有关领导干部和单位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三十一)推进示范创建。按照工农互促城乡融合示范区、农牧业优先发展区、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实验区“三区协同”的总体布局,红(山茱萸、红苗谷)白(生猪、肉羊、蛋鸡、蚕桑)蓝(蓝莓)“三色共融”的产业体系,各乡镇依据发展现状、区位条件、产业基础、演变趋势等,因地制宜、精准定位、抓点带面,开展农村集成改革示范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改革示范区、产业强镇发展示范区、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乡村善治改革示范区、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试点示范区等“六型示范”创建,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阳城乡村振兴示范亮点,力争跨入全国“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区行列。

                                           中共阳城县委

                                          阳城县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