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140522K03478216C416/2025-00016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县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2025年02月10日 |
标 题: | 阳城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 ||
发文字号: | 阳农字〔2025〕7号 | 发布日期: | 2025年02月13日 |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市农业农村局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局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局按照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方位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健全法治建设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通过全面提升农业依法行政、农村依法治理的能力水平,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年度责任清单、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有关情况
1.局党组多次召开党组会,听取农业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制定本年度农业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形成正式文件向县依法治县办报告农业法治建设工作情况并在县政府网站公示。局里成立了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局的法治建设工作。
2.严格执行了党组中心组和干部职工学法制度。党组中心组先后学习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先后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山西省优化营商环境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通过对时事政治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局班子全体成员和全局职工大局意识增强,尊法守法依法办事能力提高。
3.今年我局在关键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了农资打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传周等系列法治宣传活动。“3·15消费者权益日”在阳阿广场开展了以农资打假为主题的宣传活动;4月下旬在阳阿广场开展了“保护合法品种”为主题的知识产权保护宣传活动;5月中旬在阳阿广场开展了农业行业法律法规宣传活动;12月4日阳阿广场开展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宣传为主题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我局选送的音乐快板《绿剑护粮安》获得观众好评;12月6日举办了《农村土地承包法政策法律解读》暨农村“三资”管理交流会。宣传活动通过设置咨询台、悬挂横幅、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及宣传品的形式,重点宣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现场解答农民朋友们关于农资选购注意事项等问题,发放禁限用农药名录、识别真假农资、法律法规宣传明白纸等,让农民朋友掌握实用的法律法规常识,有效提升法律意识。全年累计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读本3000余本。
4.组织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训。2024年我们对330个学法用法示范户进行了身份再认定,并组织开展网上法律知识培训三十余期。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有序开展
制定了《2024年度双随机抽查工作计划》《阳城县2024年度农业领域双随机抽查工作实施方案》,拟定了《阳城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并依照计划、实施方案和清单开展了工作。
2024年我局共开展3批次“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工作,分别抽取检查对象45个、32个和30个。其中第二批次32个检查对象为联合双随机检查。年底完成全部检查工作,未发现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在执法检查过程中,我局执法人员严格按照检查事项进行检查,做到了亮证执法、文明执法,并将执法与普法相结合。检查结果已全部录入双随机系统。
(二)加强执法人员专业技能提升
一是大力开展执法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网上学、自己讲”的方式,多渠道、多方式开展培训活动,确保达到在编在岗执法人员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30学时的要求。2024年,我局派出4名执法人员参加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为期一周的综合能力培训;全年累计派出执法人员50余人次参加了县司法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审批局、县发展和改革局等单位组织的培训;执法队坚持“一周学一法”制度。二是通过开展执法技能练兵、模拟执法、交流学习等活动,加快提升执法实战和办案能力。三是积极参加省市案卷评查,在市司法局组织的案卷评查活动中,我局案卷获得本行业综合评查第二名的成绩。通过交叉执法、联合执法、案卷评议,增强了执法人员现场处置、调查取证、法律运用等实务技能,在实战中提升了能力。
(三)聚焦执法办案主责主业
一是认真对照综合执法事项目录,逐条逐项抓落实,全面履行好法定职责。积极主动拓展执法领域,特别是对渔业、农机等一些不熟悉的新领域执法,执法人员敢闯敢干、积极作为,学中干、干中学,在探索中前进,实现了全方位履职、全领域执法。二是对上级交办督办、群众投诉举报、巡查检查发现和移送线索的案件,做到100%核查、100%反馈、100%结案,做到了有案必办。三是以案卷规范管理为抓手,严格按照《农业行政执法文书制作规范》要求,不断提高案卷制作水平,扎实开展案卷评查工作,努力提高办案质量与效率,全面提升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水平和质量。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共出动监管和执法人员110人次,检查生产单位41个,例行抽检821批次,合格率98%以上。开展了农资打假、动物卫生安全、农机安全、禁渔期执法检查、肉制品专项执法等专项执法行动。全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立案12起并全部办结,罚款1.1092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657.8元,有力打击和震慑了违法行为,有效保障了农业行业营商环境和农民权益。农业领域安全检查,全年出动检查人员100余人次,排查一般隐患20条,全部完成整改。
(四)落实农业行政执法保障政策
一是在保障执法经费方面,2024年争取到10万元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在保障执法装备方面,根据《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基本装备配备指导标准》,按照“急需必需、分步分段、逐步配备”的原则,加强执法装备建设。目前,基本的执法装备已全部配备到位,为开展执法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三是完成了行政执法事项梳理工作。依照工作职责,对我局执法工作中所运用的法律、法规、规章等开展全面梳理,将我局职责范围内的主要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行政执法事项形成行政执法清单,经县司法局审核后向社会公布,进一步厘清了行政执法边界,为规范执法行为奠定了基础。
(五)正风肃纪,推进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农业行政执法制度,对执法人员进行规范化管理。根据法律法规变动情况,我们今年整理并修改了原先的行政执法制度,共修订完善23项制度。
三、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问题短板及原因
(一)执法能力不足
农业行政执法工作专业性很强,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行业底蕴、行业知识和经历,才能做好,需要学的东西多且涉及范围很广泛(种子、化肥、农药、兽药、饲料、农机、渔业、屠宰、卫生等),尽管大家都在努力学,但却不是短时间能做得到的,真正用的时候明显感觉能力不足。
(二)监管不到位
实行综合行政执法,应实现审批管理与执法处罚相对分离。但实际工作中,行业管理责任未厘清,许可与执法、行业管理与执法监管之间的界限不够清晰,导致可能出现不良现象。以前是各行业管理口子“管罚一体”,“谁家的孩子谁负责”;现在是“管罚分离”,可能就会悄然变成“自家的孩子不管了”,只等“警察抓”。这种“只罚不管”的趋势,给工作开展造成难度。
(三)机构不健全
阳城县农业农村局缺少法制审核和执法监督部门。虽然我局依照规定成立了法制审核小组,但成员均为编制在执法队但不在执法岗位的人员,没有具有法律资质的专业人才,法制审核形同虚设,缺少执法监督,影响执法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四)与乡镇属地对接不畅
随着乡镇履职事项清单出台,曾经下放乡镇的执法权限回归,农业执法工作基本属于“县农业执法队”一家单打独斗。如:渔政执法(打击非法捕捞)工作存在诸多难题,一是不定点。非法捕捞常发生于县与县交界地带,目前的状况是“乡镇看得到却说无权管,县级有权管却看不到”,有时接到线索后从县里跑去却已不见人。二是不定人。面对的大多是无证无店的个体人,没有约束手段。三是不定时。农业执法机构调度难。四是风险大。极易出现暴力抗拒或意外溺水。再如:农资经营中,经营户直接从生产厂商或批发商进农资,无经销中间环节,难管理。
(五)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
目前我局的普法宣传工作主要由执法队承担,业务股站基本上不介入此项工作,但执法队办公室目前仅有2人,编辑宣传资料、组织宣传都需人手。近年来我县对农资经营实体、种养殖户等的法律法规培训较少,很多种养殖户、农资经营者不掌握最新的法律法规知识。
四、本单位履行法院生效裁判情况
2024年全年,我局无涉及履行法院生效裁判的案件。
五、2025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我局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坚持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坚持改革创新,服务大局,继续深入学习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工作:
1.加强全队执法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打造一支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执法队伍,真正做到行政执法服务农业农村健康发展,保障农民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2.积极协调各有关部门承担监管责任,真正实现业务部门监督有力管理有效,为行政执法工作开展提供良好条件;
3.加大学习培训力度,通过集中学习、现场观摩培训、案例分析等手段,尽快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
4.加大资金投入,科学编制法律法规宣传资料,发布典型案例,大规模大范围开展对农资经营、种养殖户和普通群众的农业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或培训,提高广大农民的法治意识,为我县乡村治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六、对全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建议
1.定期邀请行业专家、法律顾问开展专题培训,重点围绕种子、农药、兽药、渔业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和执法实务,提升执法人员专业水平。争取机构编制,招聘法律专业高校毕业生,优化人员结构,合理设置内设机构提升农业综合执法队伍素质。
2.全面梳理职责,明确部门间以及部门内部机构的政府管理职能与执法职能的关系。强化和完善行业管理部门的“日常监管责任”,细化日常监管事项,纳入各级行业管理部门纵向考核体系。出现重大案情,行政机关在安排执法机构查处的同时,对行业管理部门日常监管情况开展倒查评估。
3.以赋权乡镇(执法机构)为手段,合理下放部分执法权限,加大乡镇一级的监管职能。像打击非法捕捞、电鱼等行为完全可以下放乡镇执法机构。
4.招贤纳才,引进法律专业人才,规范法制审核和执法监督,改善执法队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补充新锐力量到执法一线。
5.改革执法机构职务职级晋升机制,落实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农业有毒有害和动物卫生津贴,提高执法人员待遇,提高执法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阳城县农业农村局
2025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