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农业农村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阳城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 2025-01-08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农业农村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24字理念和“一个统筹两手抓”的总体思路和要求,团结奋进、开拓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一、加强党的建设,筑牢农业农村发展坚强堡垒

(一)抓党风廉政,筑牢严的基调

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制。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决策部署及重大举措,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班子成员带头加强监督制约,认真落实重大事项报告报备制度,“三重一大”事项全部做到会前充分沟通、会上集体决策,全年主持召开党组会议22次,专题会议16次,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工作12次;二是开展警示教育月活动,聚焦重要节点廉政谈话。制定《廉政警示教育月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廉政警示教育大会2场次,观看警示教育片2次,廉政谈话100余人次。聚焦关键节点以廉洁过节“十不准”、农业项目容易滋生的腐败问题、规章制度的执行等为廉政谈话内容,对中层领导干部进行集体廉政谈话,实现咬耳扯袖常态化;三是制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年度计划,完善廉政档案。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安排部署年度党风廉政建设重点工作任务。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做到目标明确、措施到位、责任到人。加强对班子成员、各科室负责人、直属单位负责人等“关键少数”“重点岗位”的监督和管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有效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及时完善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廉政档案。

(二)抓宣传教育,筑牢思想根基

一是突出学习内容。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时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重点组织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纪法规。二是创新学习形式。把集体学习、交流研讨作为主要形式,把个人自学作为重要基础,以集中学习为主,辅以多种形式丰富中心组学习方法,不断增强集中学习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做到随时关注,及时传播,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动态,增强廉洁自律意识。三是规范学习制度。严格落实集中学习制度,严格执行考勤制度,要求所有党员自觉遵守学习时间和学习纪律,妥善处理工学矛盾,确保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

(三)抓组织建设,筑牢支部堡垒

一是完善组织关系调整。根据县委组织部同意换届的批复文件精神,我局迅速开展党委选举相关工作,于12月14日完成了党委选举和各支部的选举工作,理顺基层党组织关系,强化组织管理工作。二是开展支部日常工作。严格落实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按照《准则》要求,开展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党费交纳、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工作,严格支部组织生活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三是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将《中国共产党章程》、《条例》等法规党纪制度纳入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党员干部通过“三晋先锋”、“学习强国”等多种平台开展学习,教育警示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不断加强廉政道德思想教育,提高核心素质。

(四)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筑牢纪律防线。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主要学习内容,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切实增强全体党员干部遵规守纪的行动自觉。党纪学习教育开展集中学习研讨6次。二是强化警示教育。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警示教育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利剑出鞘》、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杨继宗故居,通过实地学习、聆听事迹等多种形式,让党员干部们深刻领悟廉洁从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三是强化培训辅导。邀请阳城县第四派驻纪检监察组组长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专题辅导;局党组书记为全体党员讲授党课,引导党员干部将学习贯彻新修订的《条例》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深刻认识《条例》修订的重要意义,将纪律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聚焦重点工作,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坚持早谋划,重推进,各项指标全市领先

1.一产固投:2024年1-11月份我县一产固投累计完成投资145952万元,同比增长42%,绝对值全市排名第一,增幅全市排名第二。预计年底完成投资155952万元,增速33.4%。

2.一产增加值:我县前三季度完成9.9亿元,增速4.6%,增速全市排名第一。预计全年一产增加值增速4.7%。

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季度,我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5952元、增速6.7%,增速全市排名第三。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7.7%(21851元)。

(二)坚持稳面积、增单产,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一是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粮食生产任务逐级分解到镇、村,通过大力宣传国家粮食安全观,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印发《阳城县2024年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意见》《2024年粮食作物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46.16万亩,预计产量2.18亿公斤,其中大豆1.2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0.46万亩,油料3.11万亩。2024年秋冬种已全面完成,播种小麦11.83万亩,占到任务面积11.8万亩的100.2%,播种油菜0.67万亩,占到任务面积0.54万亩的124%。二是落实种粮补贴以及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1.5万亩,补贴资金2779.36万元,补贴资金2779.32万元,涉及农户78637户。一般脱贫户、监测户杂粮、薯类种植补贴资金78.7607万元,粮食、油料复播补助资金288.94708万元,南部山区紫苏种植补助资金9.6815万元,撂荒地复耕复种补助资金13.08565万元。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确保各项惠农政策落地见效。三是加强耕地保护。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耕地“非粮化”今年完成了45.57亩整改,还剩1068.63亩,均为一般耕地,“非粮化”耕地正在有序退出。做好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实施化肥减量增效项目1个,完成田间试验1个,农户施肥调查70余户,制作并发布测土配方技术上墙版面145个,发放施肥建议5000份、科学施肥培训200人次。对全县受污染耕地采取优化施肥措施,对1467亩小麦喷施了叶面阻控剂;对安全利用类耕地农产品(小麦)设置了30个检测点位,采集小麦样品30个并进行检测,对严格管控类耕地采取种植结构调整措施。第三次土壤普查调查采样检测任务994个已完成;数据库建设完成招投标工作,预计2025年5月底完成数据库建设。四是项目建设助推粮食增产。小麦“一喷三防”资金共177万元,喷防作业11.9万亩次;建设有机旱作小麦生产基地2万亩,全部机械沟播下种;加强干热风防控,在北留等5个乡镇完成小麦田间喷防2.29万亩,涉及63村6616户。制定《阳城县2024年市级粮食产能项目实施方案》,开展谷子有机旱作示范基地建设、大豆玉米复合种植示范、油料种植示范种植;争取到总投资2800余万元的省级谷子产业强县项目,建设谷子示范田5000亩,大力发展小米深加工,延长小米产业链。2024年我县谷子种植4.5万亩,红苗谷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以上,带动红苗谷种植户4000余户,户均增收1200余元。五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产能。围绕北留、芹池和董封灌区打造高标农田样板工程。完成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市级验收,2023年度项目正在进行县级初验。2023年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耕地旋耕施肥,清理碾压夯实田间道路186.74公里,混凝土硬化田间道路50.2万平米,占到道路工程量的100%,新开挖蓄水池10个6000方,清理旧蓄水池22个59400方,埋设蓄水罐18个,共计1800方。支付项目资金8420.1599万元,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亿元以上;2024年阳城县新增恢复水浇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1.06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0.58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面积0.08万亩,单独配套水浇地面积0.4万亩,涉及北留镇5个行政村,该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2025年6月完工。购买1台150KW移动式发电机,115台移动式喷灌设备,发放田间浇抗旱浇水补助13万元,在旱情期间喷施粮食作物0.6万亩,亩均增产100斤。

(三)坚持强优势、亮特色,农业产业不断壮大

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优势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聚焦特色,推动农业产业不断发展。一是推进蚕桑产业加速发展。全县桑园面积稳定在3.7万亩,9000余户蚕农,养蚕3.58万张,产茧171.5万公斤。年综合产值达到3.3亿元。今年出台了蚕桑产业扶持办法和蚕病、蚕茧价格保险政策,共获得理赔73.2万元;6个乡镇35个村120户脱贫户、2户监测户全年养蚕431.75张,产茧15252.4公斤,兑现补助资金11.094315万元,带动户均增收8169元;引进重庆翔飞智能化养蚕和先进育种技术,投资800万元在西河北任建设智能化蚕桑现代产业园,盘活了西河北任420亩荒芜桑园,全县蚕桑产业呈现止衰回升的良好局面。支持脱贫户、监测户通过养蚕实现持续稳定增收。二是全力补短板,提升设施农业发展。引进山东寿光旺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凤城镇美泉村、蒿峪村建设500亩设施蔬菜基地,目前部分蔬菜大棚已投入生产,明年可全部投入生产。投产后年可生产蔬菜3000吨,可安排100余人就业。全年共对52个蔬菜生产主体进行扶持,资金129.0182万元。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2万亩,总产量预计达到7.4万吨,蔬菜供给水平显著提升;投资1500多万元在西河乡孙沟村新建了100亩食用菌生产基地,逐步扭转了我县食用菌逐年萎缩的生产形势。2024年,全县食用菌生产年投料5000吨,产量达到1800吨。全县水果产量预计可达到1.18万吨,关键时间节点深入乡镇对果树管理技术进行了理论讲解和实地指导结合的培训,培训人数达1000人次。通过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等技术措施,完成果园提质增效2000亩。持续开展苹果、梨、桃、杏、樱桃、葡萄等特色保险。今年共承保果农33户,投保面积1532.87亩,保费为15.7877万元。三是培育中药材产业,培优预制菜项目。全县中药材资源面积19万亩,产量稳定在1.2万吨以上。覆盖15个乡镇、104个行政村,从业户数3650户。2024年全县12种中药材品种进行了承保,降低自然灾害对中药材种植收益的影响。实施市级中药材转化增值项目,完成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300亩;2024年预制菜产业培优项目,通过了专家评审润城和润、町店绿野、芹池陈贵食品3家公司项目建设,拨付项目资金270万元,实施完成并进行了验收。四是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和农业品牌建设。新认定县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审核省级龙头企业监测运营情况4家,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2家,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家,审核市级龙头企业运行监测情况17家。同时,完成3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在全国乡村产业监测系统的信息填报工作。配合省厅完成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的基础信息采集。组织本地农业企业参加省内外展销达20次。如北京全国优质农产品展销周、第十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暨“有机旱作·晋品”走进(四川)宣传推荐活动等,提升了“晋字号”农业品牌影响力,品牌曝光度显著提高。对18家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下拨贷款贴息共257.296686万元。组织企业产品成功认证2个有机产品,开展5个农业品牌认证申报工作。完成年检绿色产品18个,覆盖了100%的绿色认证企业和合作社。大力培育本土“皇城相府”区域公共品牌,2024年新授权4家农业企业使用“皇城相府”区域公共品牌。龙头企业2024年营业收入较2023年增加30%,达到17.22亿元。

(四)坚持抓动员、强落实,农村制度改革深入推进

一是开展创建阳城县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示范县。出台“1+N”方案,全方位构建农村集体“三资”规范化管理体制机制;开展“三资”管理“擂台比武”,打造一支懂管理、善经营、业务精、能履职的县乡农经队伍;开展“企财村管镇审”试点,实现监督无死角;开展“银农直连”试点,进一步强化智慧农经“三资”监管平台的线上监管功能;完成“政经分离”的北留镇先行进行试点,试点三个村通过“银农直连”平台成功支付资金8笔,共计26.202411万元;开展了合并行政村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规范化试点。探索合并行政村背景下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的有效路径,确保合并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保值增值,得到“1+1>2”的效果,成员利益有保障。二是全面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工作。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由原来的622个增加为749个,增幅达20.4%;四级示范社由原来的74个增加为81个,创建县级以上(含县级)示范社培育率达到10.8%,示范合作社达到“六有”:有章程、有场地、有牌子、有制度、有账本、有组织机构,建立完备的成员账户、实行社务公开、依法进行盈余分配;清理注销空壳社、僵尸社44个;15个乡镇全部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辅导员队伍。规范运行水平大幅提高,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服务能力和带动效应显著增强。三是持续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工作。严格按照省级要求,县政府制定出台实施方案。2020年以来,农业生产托管资金1420万元,完成农业生产托管面积20.8849万亩。2024年农业生产托管服务试点项目补助资金451万元,通过公开规范遴选确定实施主体148个涉及11个乡镇,完成试点任务面积6.772万亩。四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精心培育“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健全完善“联农带农利益联结六项机制”,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因地制宜全域推广,打开乡村振兴、全域共富新局面。开展化解村级债务工作,全县村级负债总额由2019年的467300.57万元降为目前的203494.34万元,下降幅度为56.45%,资产负债率由47.51%降为15.25%。预计2024年全县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望达到5.3亿元,比去年增加2.1%。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预计达到106个村,占比33%;50万元以上的预计达到170个村,占比53%;30万元以上的预计达到234个村,占比73%。

(五)坚持抓借鉴,落项目,树立“千万工程”阳城典型样板

一是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打造阳城典型样板。围绕“一核四带十片区,见新见绿见未来”的总体思路,以东方古堡示范廊带(阳城段)为牵引,以北留、润城10个精品示范村建设样板先行,实施“1421”工程。2024年重点建设16个精品示范村、63个提档升级村,全面开展环境整治,对标“三类村”建设标准,均可达到创建标准。实施建设项目102个,投资约3.5亿,统筹省、市、县级资金5244.89万元,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以“一核引领、两区互动、四业并兴、六园映衬”为发展框架,重点打造的北留樊溪河共同富裕片区和润城生态沁河片区,实现了美村与富村差异互联、生态互融、业态互补,8月开展的全市“千万工程”现场观摩会,得到市委领导的表扬和兄弟县市的充分好评,树立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样板。二是稳步推进太行一号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今年以来共谋划建设项目43个,总投资50.04387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2273亿元。目前,完成投资15.228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100.01%。据初步统计,太行一号乡村振兴示范带共吸纳7000余人创业,2.1万人就业,人均年可增收1.5万元,70个村集体年可增收20万元。三是常态化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和美宜居乡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常态化考评5次,兑现奖补资金500万元。印发《阳城县2024年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要点》、《阳城县2024农村户厕改造工作实施方案》,结合各乡镇实际,开展农村卫生户厕改造工作。采取水冲式卫生户厕改造为主其它卫生厕所改造模式为辅,稳步推进农村卫生户厕改造。2024完成改厕任务1500座,涉及6个乡镇10个行政村,拨付资金150万元,全县累计完成改厕75037座户厕改造,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2%;持续开展“和美乡村基层行”、“厉害了我的村”等宣传活动,与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并播出40余期,为展览馆AI体验、太行日报直播等提供太行一号沿线各片区、东方古堡廊带拍摄取景、点位和文字资料,进行对外宣传,为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下良好基础;持续对润城镇上庄、中庄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运行情况进行监测;持续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平稳发展。以皇城景区、太行一号、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等带动下,全县实现休闲农业接待人次约311万人,营业收入约2.5亿元,为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探索。

(六)坚持抓培育、深推广,农业科技现代化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培育农业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育782人,6人参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的头雁项目培育班,遴选30名基层农技人员分别参加省骨干班、重点班、实训班培训。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确定了3名特聘农技员,与特聘员签订了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和考核标准。二是加快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应用。遴选8类37项农业生产主推技术进行推介发布。开展技术集成应用和示范展示,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服务,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提供科技支撑。积极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建成1个玉米示范展示基地和1个市级蚕桑示范展示基地,培育2个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62个,组织技术培训12次。形成“农技人员+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社会化服务组织+示范主体+辐射农户”五位一体的技术推广服务模式,年度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三是现代化农业机械化生产。早谋划、早部署,出台了《关于做好2024年“三夏”农机化生产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三夏”小麦机收工作预案,与人保财险公司阳城支公司联合为70名农机手免费赠送了3850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为机收作业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成立5支小麦机收应急抢收队、5支维修保障队、设立四个小麦机收接待站、投入4台粮食烘干机。引导河南省的收割机来我县跨区机收小麦,为跨区作业做好“三夏”配套服务。今年“三夏”期间,投入拖拉机及配套播种机800余台(套),投入无人植保机30台,投入小麦联合收割机500余台,有力保证了我县“三夏”农机化工作,11.89万亩小麦及时收获,机收率达99%;开展省级薯类初加工机械化提质增效技术推广、省级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市级丘陵山区农机化集成技术提升试验示范、市级玉米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提升等项目的实施,项目资金178万元。为70名农机手免费赠送了3850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为机收作业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发放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65.173万元,补贴机具624台(套),受益户数437户;地方特色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37.2105万元,补贴机具41台。将品字播种机纳入县级补贴目录,涉及11人补贴资金12.87万元。新增农业机械报废企业1家,报废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6台、自走式全喂入稻麦联合收割机4台、拖拉机2台,报废更新补贴金额27.947万元。发放296人老农机生活补助资金56.53万元。

(七)坚持常抽查、强执法,农业领域安全监管有力

先后开展农资打假、动物卫生安全、农机安全、禁渔期执法检查、肉制品专项执法等专项执法行动,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3批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立案12起,全部办结,罚款1.1092万元,没收违法所得1657.8元,有力打击和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有效保障了农业行业营商环境和农民权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共出动监管和执法人员110人次,检查生产单位41个,例行抽检农产品821批次,合格率98%以上。在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和省级农产品追溯平台共注册79家企业;农业领域安全整治。制定行动方案,组织人员进行多轮次的消防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宣传“五进”活动,150余人次参与,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开展问题隐患“清零行动”,出动检查人员150余人次,抽查检查各类农业生产主体45个,排查一般隐患35条,已全部整改。制定修订《阳城县自然灾害应急预案》《阳城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阳城县农机事故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组织参与应急演练,有效提升农业领域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保障水平。从业人员能力提升。认真执行“每周学一法”制度。全年参加市县级培训50余人次,参加交叉检查两次,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案卷评查,取长补短,提高案卷质量;组织330个行政村的“学法用法示范户”开展线上培训二十余场次;组织质量监管员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训;开展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宣传“五进”活动,150余人次参与;参加了“3.15消费者权益日”、宪法宣传周等普法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

(八)坚持抓基础,强环保,引领绿色农业发展

一是秸秆综合利用工作。2024年我县新建3个中型乡镇秸秆收储站、13个村级秸秆收储点,全县乡镇收储站达到11个,村级收储点达到16个,辐射12个乡镇,最大收储能力达到30000吨。实施40个秸秆离田收储利用重点村建设,离田利用实施4.5万亩,总离田利用率达到了30%,秸秆综合利用率突破96%。采用百分制形式组织开展2023年度秸秆综合利用验收工作,对实施秸秆还田和离田作业的机手进行奖补,共兑付资金313.475万元。申报省级重点县项目取得660万元中央资金,县级奖补资金499万元,通过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奖补资金撬动,拉动社会资金2000多万元投入秸秆综合利用,全县秸秆综合利用能力达到有效提升。二是农膜科学利用。根据省市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安排部署,积极开展工作,同时引导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在2024年度购买和使用高强度地膜,在东冶、河北、町店3个乡镇开展1300亩加厚高强度地膜使用回收试点工作。为认真做好农膜回收工作,主动安排部署农膜回收工作,在全县开展农田残留地膜专项清理整治行动。三是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监测。在阳城县域内布设2个外来入侵植物监测点、1个外来入侵病虫害监测点,开展农业外来入侵物种的监测工作,现场灭除的外来入侵物种,圆满完成监测任务。

(九)坚持严排查,强监督,四项专项整治初见成效

一是防返贫监测帮扶“听民意办实事项目”专项整治。针对“识别纳入不及时”“帮扶不精准”,联合县纪委第四派驻监督组随机抽查15个乡镇37个村,发现问题36条,全部整改。二是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工作。目前,共排查乡村振兴项目863个,自查问题77个,其中已整改74个,正在整改3个,整改完成率96.1%。三是“三个三”抓实“三资”监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发现突出问题321条,整改319条,整改率99.38%;上报问题线索66条,未起件3条,已处置47条,已办结47件,查否3件,党纪政务处分22人,组织处理67人。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实事数179件,排查合同10676份,追缴拖欠承包款261.48万元,整改完善不规范合同130份,回收集体房屋314间、土地571.04亩,化解村级债务8.23亿元,推动实现村级整体资产负债率由20.99%降至14.8%,向群众兑现以前的拆迁款、补偿款等1829.29万元,涉及群众2293户(人)次。四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专项整治。排查6个项目,43个标段,73个村,各类问题共131个,完成整改131个,整改完成率100%。发放调查问卷370份,填写走访调查表330张,收集意见建议4条,为民办实事116件,惠及群众13500余人。移送问题线索2个,立案2人,党内警告2人,组织处分6人,追缴金额20.26万元。

三、重要活动和资金争取情况

(一)高规格举办三个“国字号”活动。一是成功举办“2024第六届小米产业交流展示对接会暨阳城红苗谷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会议发布了《2024中国小米产业消费洞察与产业发展分析白皮书》,授予我县“山西优质红苗谷之乡”荣誉牌匾,进一步擦亮了我县“红苗谷”小米金字招牌。同时积极争取到总投资2800余万元的省级谷子产业强县项目,大力发展小米深加工,延长小米产业链,我县小米产业整体效益全面提升。二是成功承办全国“大地流彩”“乡村大讲堂”启动仪式暨山西阳城华夏蚕桑溯源宣讲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县悠久的蚕桑历史和文化,提高了阳城蚕桑的知名度,激发了蚕桑产业发展的活力,让文化软实力成为蚕桑产业发展的硬支柱,我县蚕桑产业发展止衰回升。三是全国乡村文化建设推进会阳城观摩活动,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参会代表在我县寺头禹珈豪研学馆进行了观摩。多家新闻媒体、自媒体现场进行了宣传报道,极大提高了我县蚕桑产业知名度。

(二)向上争取资金情况

今年争取到国债资金1.158亿元,建设5万亩高标准农田,占到全市的45%;争取到中央和省级支农惠农资金2.35亿元,占全市23%,为全市最多,有力地保障了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四、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县的农业农村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出现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业生产后继乏力。二是农业产业结构仍需优化,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加工水平仍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农业产业整体效益仍然偏低。三是防返贫监测帮扶涉及面广,监测要覆盖所有村所有农户,政策宣传仍需强化。四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后续管护,普遍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建后管护资金筹集机制,缺少专项管护经费,影响工程设施效益的正常发挥和使用寿命。

2025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千万工程”为引领,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全面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助推阳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守牢底线不动摇。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设1个万亩小麦提单产示范区和1个5000亩谷子提单产示范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4.4万亩,产量稳定在1.4亿公斤以上。加强动态监测帮扶,确保脱贫人口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二是加快高标农田建设不掉队。完成新增恢复水浇地建设1.06万亩,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0.58万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0.08万亩,单独配套水浇地0.4万亩,加快补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三是立足产业振兴出新招。落实好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按照县委“三个三”产业体系部署,引龙头、延链条、树品牌,加快蚕桑、畜牧、杂粮、山茱萸、文旅康养等特色产业发展。四是抓好乡村建设促融合。按照“一核四带十片区,见新见绿见未来”总体思路,加快实施“1421”工程,推进精品片区、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等建设任务,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五是抓好项目谋划不放松。要紧盯农业农村项目谋划和实施不放松,以项目的建设成效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提升。

                    

                             阳城县农业农村局

 2024年1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