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晋城市2025年粮食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指导意见》(晋市农发〔2025〕8号)安排,在我县建设1个单产提升示范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1个麦豆(麦油)有机旱作业示范片;完成0.45万亩的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已申报结束,此次不再申报)。按照项目实施要求,由项目主体申报,县农业农村局遴选确定主体,并编制项目整体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规范涉农项目资金的管理和申报程序,我局制定了《阳城县2025年市级粮食单产提升项目申报指南》。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申报内容
(一)单产提升示范区。围绕玉米、小麦、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抓住规模主体这一关键,支持在单产提升示范区内建设1个覆盖农资供应、农机服务、产后初加工等环节的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要求农药、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量不小于100吨、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不少于3万亩次、粮食烘干等初加工能力不低于100吨/日,每个农事服务中心补助50万元。按照以下要求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是一个集农资统购、技术指导、代耕代种、咨询培训、产品销售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可有效降低农户经营成本,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实现数字赋能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1.建设主体
包括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企业、农民(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
2.建设原则
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按照“建前申报、建成验收、先建后补”的原则进行。达到建设要求的,对每个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给予资金奖补。
3.建设内容
(1)基础设施。购置必要的农机装备,建设机具存放库棚及设施用房、农机维修车间、培训教室、农事服务等场所。
(2)机械保有量。提升耕、种、管、收服务的各类农机具装备水平,提高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和应急救灾能力。配备一定规模的烘干设备或与县域内的具有烘干能力的单位联合开展烘干服务。
(3)信息化建设。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平台,拖拉机、种植机械、收获机械等主要机具安装信息化监测终端并纳入远程监控平台管理,对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指挥调度。
4.建设要求
(1)合理布局。根据区域粮食生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按“一心多点”合理布局综合农事服务站点。规划选址要紧密结合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至少服务覆盖2个及以上乡镇。
(2)保障用地。场地条件可满足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的空间需要。坚持新建与改扩建相结合,鼓励各类建设主体充分利用现有存量服务资源,承接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任务。
(3)适度规模。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应有固定场所,具有与建设内容、服务功能要求相适应的场所规模,具备“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
(4)装备齐全。支持购置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外的特色农机装备,引进试验新研发农机装备。各类机具保有量应满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5)运行规范。建立完备的运营管理制度,制定全过程的作业服务技术规范和收费标准,实行线上线下双轨运营,开展“线上下单+线下上门”服务,满足农户多样化服务需求。
(二)麦豆(麦油)有机旱作示范片
1.建设规模:相对集中连片1000亩。可麦豆1000亩或麦油1000亩,也可麦豆、麦油共实施1000亩。要求落实到地块,并提供相关的印证资料。
2.补助标准:每亩补助300元,资金主要用于麦豆(麦油)轮作有机旱作集成技术推广补助和测产工作。
二、工作要求
(一)基本原则。粮食单产提升项目不作配套资金要求,可以和各级粮食工程项目区范围重叠,建设内容可以互补,但不能重复补贴,最大限度统筹资金并发挥资金使用绩效。
(二)工作程序。各乡镇按照申报指南要求,组织符合申报条件的主体进行申报,出具推荐函上报县农业农村局技术和植保站。县农业农村局根据申报情况,遴选确定项目承担主体,并负责编制项目整体实施方案,报市级备案并指导主体实施。
(三)申报材料要求
1.各申报主体申报的项目须提交《阳城县2025年市级粮食单产提升项目申报表》,一式3份。
2.项目主体编制《2025年市级粮食单产提升项目实施方案》一式3份(具体格式附后),附电子文档随文上报,并附申报条件规定的有关附件原件或复印件。项目实施方案内容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文字部分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文字统一用word文档、表格统一用excel,用A4纸打印装订,不得使用塑料封皮。
3.上述项目申报材料报县农业农村局备案。
(四)申报截止时间
所有申报材料要求3月28日前报送,逾期申报的不予受理。
附件:1.阳城县2025年市级粮食单产提升项目申报表
2.项目实施方案及编制格式
附件:附件.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