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农业农村局

索  引 号: 11140522K03478216C416/2022-00198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标      题: 关于对县人大十七届三次会议第124号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2年08月04日

关于对县人大十七届三次会议第124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2-08-04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县人大十七届三次会议第124号建议的答复

李海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农村无人居住的老旧危房拆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县农村工作的关心和关注。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农村大量人口外流,导致村内存在大量危房和闲置房现象。今年5月份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县闲置或废弃的宅基地宗数为26981宗,占总宗数的23.29%;闲置或废弃的宅基地面积8504.37亩,占宅基地总面积的22.76%。

造成的影响农村“空心村”的存在浪费了国家有限的土地资源,恶化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存在巨大的危害:

一是土地浪费严重。“空心村”占用的土地,耕不能耕,用不能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一方面是农民建新不拆旧,造成土地大量闲置;另一方面,许多村庄出现无处建房现象,土地管理部门被迫在有限的耕地指标中切出一部分来解决缺房户的建房问题。

二是不利于安全。“空心村”存在的房子,大都破旧不堪,年久失修,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三是影响环境卫生。“空心村”的废弃房屋由于无人居住,所以也无人修缮,有些已经倒塌。不少村民将老房用于圈养禽畜。由于没有人清理,致使村内垃圾成堆、污水横流、杂草丛生、老鼠遍地、蝇蚊乱飞、粪便成堆。环境卫生的"脏、乱、差",严重影响这些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

四是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空心村”的存在,使农民居住地分散散乱,农村的村落分布面积过大,村庄外延拉得过长,增加了农村进行水、电、路、通信、公用设施等基础设施统一建设的难度,延缓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做法:

由于此问题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现行政策只能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并仅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流转。我县鼓励在农民自愿的情况下,可以由本集体经济组织与宅基地使用权人协商回购,用于满足本集体内部的宅基地再分配。对此,我县出台了《阳城县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办法》适度放活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交易,激活农村宅基地资源,以提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鼓励利用闲置住宅发展符合乡村特点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创意办公、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 如蟒河镇押水村成立了康霖农宅专业合作社,55户入股农宅3500平方米,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发展高端民宿。

二是支持采取整理、复垦、复绿等方式,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整治。依法依规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政策,为农民建房、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提供土地等要素保障。如蟒河镇今年开展的拆除残垣断壁行动,目前已收回宅基地6000多平米。

三是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采取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进行统一盘活利用。支持返乡人员依托自有和闲置住宅发展适合的乡村产业项目。

四是鼓励村集体对历史原因形成一户多宅除一宅以外的超标部分,以及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通过继承房屋和其他方式占有和使用的宅基地,实行有偿退出。如:董封乡将目光紧紧盯住农村闲置废弃宅基地这“一潭死水”,依托农村“四块地”改革,把“清化收”工作中债权债务的“化”和农村闲置废弃宅基地有偿退出“收”相结合,变废为宝,以“化”增“收”,盘活农村宅基地。

下一步计划:

接下来,我们将认真总结前一段工作中的经验,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宣传,科学引导。“空心村”的形成是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虽然在农村各户均有独院新居,但群众还是留守旧宅基地传统思想,要做到“尊重群众的意愿,符合群众的利益”,就必须深入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里,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他们的心声,为我们制定实施规划打下一个最坚实的基础。

二是多方融资,市场运作。目前,“空心村”治理资金仍然短缺,要摆脱困境,就必须把各种涉农资金捆绑使用,将占补平衡指标市场化运作,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三是把“空心村”治理作为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抓手,省政府把我县确定为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这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我们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带来了挑战。要破解这个难题,就要在坚持集约节约用地的前提下,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积极实施“空心村”治理,坚持规划先行,紧紧围绕我县“十四五”规划,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以上答复是否满意,如有意见,敬请反馈。
  感谢您对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2022年8月4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