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农业农村局

索  引 号: 11140522K03478216C416/2022-00204 主题分类: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标      题: 关于对县人大十七届三次会议第77号建议的答复
发文字号: 发布日期: 2022年08月15日

关于对县人大十七届三次会议第77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2-08-15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关于对县人大十七届三次会议第77号建议的答复

刘茜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着力破解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和中央、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振兴,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一、坚持创新驱动,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

把改革创新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法宝,着力破除体制机制弊端,让乡村各种资源要素活跃起来,让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迸发出来。创新打造“特”“优”产业。蚕桑产业,新建桑园2080余亩,全县桑园面积达到3.6万亩,2021年发放蚕种3.02万张,产茧139.5万公斤,蚕农收入7846.88万元。投资6500万元推进省级现代蚕桑产业园建设。畜牧产业,以畜牧大县为目标,围绕“猪鸡羊蜂”优势产业,以温氏公司为龙头,带动全县生猪养殖64.9万头;以“阳羊洋”智慧牧业产业园区项目为牵引,带动全县肉羊养殖10万只;以诚锋牧业为引领,带动全县蛋鸡饲养500万只,位居晋城第一;以省级北方中蜂自然保护区为依托,蜂养殖2.9万箱。小杂粮产业,着力打造地方品种“红苗谷”,创建“红苗老谷”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全县种植小杂粮7万亩。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省级、市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达到7家和23家。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建成国家级示范社4个、省级示范社21个、市级示范社41个、县级示范社14个。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建设家庭农场98个,其中,省级9个、市级9个、县级8个。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3.45万亩。不断深化农村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确认、股权证书发放、集体经济组织注册登记等工作并通过市级验收。出台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实施细则。开展农村集体资产监管,通过实行会计委托代理、村级重大事项流程化管理、小规模工程招投标等制度,财务管理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

二、坚持协调统筹,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

聚焦城乡互促互补互融,打通要素流通瓶颈,提升城乡发展协调性。建立“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支农效能不断提高,2021年财政投入“三农”资金6.03亿元;全县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42.9%。组建农林投公司,创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林产业投资、融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平台,整合盘活全县优质涉农资产,引导和集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完善硬件设施,补齐融合短板。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五个全覆盖、十个一体化”(“五个全覆盖”:基本养老、安全饮水、5G通信网络、污水治理、清洁取暖;“十个一体化”:教育、医疗、交通、供气、用电、物流、垃圾收运处置、公共文化服务、治安防范、殡葬服务),尤其是清洁取暖、“气化阳城”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安全饮水打造“两纵三横”县域水网,实现全县水资源科学配置,交通实现“一元一体化”无缝换乘,“四好农村路”建设荣获全国示范县、省级示范县两项荣誉。

三、坚持绿色引领,重塑宜居宜业新形态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发展生态底色。注重规划引领建设。根据县域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结合宅基地改革、“百村百院”、撤村并村、建档立卡脱贫村、沁河经济带、太行一号线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完成了村庄分类、布局,将全县村庄分为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4类。并优先启动完成78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应编182个),包括百村百院22个、太行一号线5个、县级试点村1个和乡镇优选的重点村50个,编制完成率43%。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垃圾治理,完成8900座农村户厕改造和3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建成48座垃圾中转站,覆盖全县15个乡镇318个行政村,自然村垃圾收运体系覆盖比例达到89%。

下一步,我们将以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县创建为牵引,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着力解决农村出现的土地、人口、产业“空心化”问题,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统筹编制村庄规划。统筹城镇和村庄布局,科学确定村庄分类,加快推进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编制村庄规划。围绕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完成33个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2022年年底前全县完成比例不低于90%。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积极做好第六批传统村落申报,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

二是深化农村改革。抓好农村改革重点任务,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体林地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农村资金、资源、资产要素,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完成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推动承包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县里对流转土地用于粮食生产的进行补助,以家庭承包土地为主,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新增单宗连片流转土地100亩以上(含100亩),流转期限在3年以上,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流转后用于粮食生产且已经取得实效的,一次性给予流入方每亩补助100元。对新增规模流转土地面积超过300亩(含300亩)的村一次性补助5000元。

三是引导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出台《中共阳城县委办公室  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政策举措>的通知》(阳办字〔2022〕20号)文件,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撂荒地复耕复种、粮油作物复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紫苏种植、蔬菜生产、粮食规模生产等开展补贴。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开展农民合作社 “空壳社”“僵尸社”清理整顿工作,不断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健全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推动农民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和带动效应显著增强。持续做好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社创建工作,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引导同行业、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强强联合,共同发展,推动培育农民合作社联合社有序发展。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培育。按照上级有关支持新型经营主体经济发展文件精神,聚焦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农户,实施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工程,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建立健全指导服务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2022年,积极宣传、正确引导,及时指导已经录入在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中的家庭农场尽快完成“随手记”记账软件使用工作,进一步规范家庭农场财务管理。推动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坚持需求导向,聚焦无人种地的问题,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引导支持力度,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大力开展联合与合作,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农业生产托管作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环节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有效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县里对开展耕、种、防、收全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300亩以上(含300亩)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服务类农业企业等托管服务组织每亩补助10元。

四是加大乡村振兴资金投入。按照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的要求,确保农业农村支出占公共预算的比重持续增长。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2022年全县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占比达到36%以上。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优先支持农业农村领域符合政策条件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鼓励一般债券支持农业农村领域无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启动运转好农林投平台,全面做好涉农资产的清查登记、划拨划转、产权移交、资产整合工作,整合盘活全县优质涉农资产。

五是扩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适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农业产业链、农村基础设施等融资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落实好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拓宽农村资产抵押质押物范围,探索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运用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大涉农贷款投入,积极开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首贷”、无还本续贷业务,继续推动农户小额贷款。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探索企村互促、工农融合、互利共赢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构建财政、金融、社会多元投入乡村振兴新格局。

六是培育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抓好农村“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扎实开展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为农民就业创业提供技能支撑。推进“一县一品”特色劳务品牌创建,打造“濩泽厨工”“濩泽家政”“濩泽匠工”劳务品牌,培树品牌典型,通过品牌效应引领和带动广大劳动力争学技能、自主就业。鼓励和支持“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以亲情乡情为纽带吸引人才回乡,带动项目回迁、资金回流、工商资本下乡,不断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2022年8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