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140522K03478216C416/2023-00449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县农业农村局 | 成文日期: | |
标 题: | 阳城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县人大十七届四次会议第8号议案的答复 | ||
发文字号: | 发布日期: | 2023年07月26日 |
马东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要着力破解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统筹推进村庄分类与规划编制工作
近年来,我县把加强规划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村庄规划步伐。一是做好村庄布局规划。根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因村制宜、科学规划,并在充分考虑乡镇及群众关于乡村发展的诉求基础上,将全县村庄合理划分为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和暂不分类5大类。二是分步编制村庄规划。制定村庄规划分年度实施计划,优先启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所在地村庄、百里沁河经济带、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重点村庄规划编制。我县共173个村庄需编制村庄规划,目前规划初步方案全部完成。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推进村庄规划工作,严格按照国土空间规划要求,落实城乡用地指标和政策,完善村庄规划初步方案,实现规划管理全覆盖,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完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保护规划体系和内容,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利用新范式。大力宣传《山西省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推动我县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在法治化和规范化轨道上运行。在郭峪、皇城和中庄等有条件的基础上选择3-5处进行代表性传统建筑和传统民居示范改造,以期对我县其他传统村落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修复和保护利用形成可复制可参考的范例。
二、关于发挥好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经济内生作用
近年来,我县着力培育壮大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坚持“农户主体、规模适度、市场导向、因地制宜、示范引领”原则,突出培育发展和示范创建两个关键环节,积极引导扶持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壮大。目前,我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48个,家庭农场627家;创建国家、省、市、县各级示范社87个,示范家庭农场48家。同时,以山西省 2021 年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建设为契机,不断健全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行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水平、提升发展质量,服务能力和带动效应显著增强,促进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4.1万亩,涉及农户1.26万户。土地流转比例7.7%。通过实施省、市农业生产托管项目,农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7.2万亩次,节约生产成本89元/亩,增加粮食产值140元/亩。带动全县县15个乡镇实施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38.58万亩,占确权面积60%以上。
下一步,将进一步引导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高质量发展。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开展农民合作社 “空壳社”“僵尸社”清理整顿工作,不断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健全规范财务管理制度。持续做好国家、省、市、县四级示范社创建工作,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引导同行业、同类型的农民合作社组建联合社,强强联合,共同发展。加快推进家庭农场培育。聚焦有长期稳定务农意愿的农户,实施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工程,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建立健全指导服务机制,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进“随手记”记账软件使用工作,进一步规范家庭农场财务管理。推动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坚持需求导向,聚焦无人种地的问题,加大对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引导支持力度,落实好支持农业生产全程托管服务政策。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大力开展联合与合作,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农业生产托管作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服务带动型规模经营的重要方式,因地制宜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环节生产托管等服务模式,有效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三、关于推动更多要素投入乡村
近年来,我县聚焦城乡互促互补互融,打通要素流通瓶颈。建立了“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总量不断增加、支农效能不断提高。组建了农林投公司,创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林产业投资、融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平台,整合盘活全县优质涉农资产,引导和集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土地方面,制定出台了《阳城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管理办法(试行)》《阳城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阳城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收益分配使用管理办法(试行)》《阳城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等4个相关配套办法,从制度上为我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提供了保证。人才方面,引进50名研究生,招聘274名大学生到乡村工作;培养高素质农民,通过开设各类农业技术提升等培训班,与农业农村技术推广相结合,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帮助新时代农民成为各地带头创业致富的农村优秀干部和农村人才;加大乡村产业带头人才培养力度,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员外出参加省乡村产业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培训。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面推进农村基本养老、安全饮水、5G通信网络、污水治理、清洁取暖“五个全覆盖”, 教育、医疗、交通、供气、用电、物流、垃圾收运处置、公共文化服务、治安防范、殡葬服务“十个一体化”,尤其是清洁取暖、“气化阳城”建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安全饮水打造“两纵三横”县域水网,实现全县水资源科学配置,交通实现“一元一体化”无缝换乘,“四好农村路”建设荣获全国示范县、省级示范县两项荣誉。金融服务方面,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支持力度,支持供热、道路工程、产业园等项目建设达11.65亿元;引导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把工作中心放在乡村振兴上,两年内累计为两家法人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5亿元,通过利率互换的形式为机构发放激励资金856万元。阳城农商行积极探索拓宽涉农贷款抵质押范围,尝试通过林权抵押贷款的方式为蟒河镇钓鱼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授信1000万元;并创新采取景区收费权质押贷款方式向国家4A级风景区蟒河生态旅游区授信500万元,阳城农行成功为阳城县犇犇养殖有限公司发放了“智慧畜牧贷”150万元,实现了活体抵押贷款业务零突破。成立阳城县首贷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融资服务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首次贷款服务质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农村资源要素配置,加大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体林地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活农村资金、资源、资产要素,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县级支持粮食生产规模经营政策,推动承包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加大乡村振兴资金投入。按照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的要求,确保农业农村支出占公共预算的比重持续增长。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确保到2025年底提高到50%以上。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优先支持农业农村领域符合政策条件的重点工程重大项目。鼓励一般债券支持农业农村领域无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启动运转好农林投平台,全面做好涉农资产的清查登记、划拨划转、产权移交、资产整合工作,整合盘活全县优质涉农资产。扩大乡村振兴金融支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适合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农业产业链、农村基础设施等融资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乡村振兴中长期信贷支持。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落实好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拓宽农村资产抵押质押物范围,探索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贷款。运用PPP等多种投融资模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加大涉农贷款投入,积极开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首贷”、无还本续贷业务,继续推动农户小额贷款。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探索企村互促、工农融合、互利共赢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构建财政、金融、社会多元投入乡村振兴新格局。培育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持续抓好农村“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扎实开展实用职业技能培训,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为农民就业创业提供技能支撑。推进“一县一品”特色劳务品牌创建,打造“濩泽厨工”“濩泽家政”“濩泽匠工”劳务品牌,培树品牌典型,通过品牌效应引领和带动广大劳动力争学技能、自主就业。鼓励和支持“土专家”“乡创客”创新创业,以亲情乡情为纽带吸引人才回乡,带动项目回迁、资金回流、工商资本下乡,不断激发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衷心感谢您对我县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
2023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