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军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乡村振兴、打造和美乡村》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出台适全本地的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规划,组建县直部门工作专班全程跟踪指导
继《阳城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之后,我县已聘请晋城市合为集团编制《阳城县城乡融合发展规划暨行动计划》,这是一个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千万工程”三合一规划方案,既是发展规划,又是空间规划,是阳城为实现乡村振兴,落实“千万工程”要求的实施层面专项规划,经县委多次组织讨论、评审,规划已基本定稿。同时制定了《关于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动方案》,并成立了分别由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等五个单位牵头的村庄规划工作专班、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专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专班、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专班、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专班等六个工作专班,文件已起草完成。规划和方案一经定稿立即印发,我们将坚持规划引领,严格落实规划各项目标和任务和专班跟踪制,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
二、关于制定招才引智政策,吸引人才,大力培养数字化、电商化人才
我县出台了《关于加强新时代阳城人才工作的若干举措(试行)》及相关落实举措,助力我县多渠道引进及回流各类人才。近几年,引进和招聘大学生近400人到乡村工作,并有在外工作的阳城籍教师逐渐回流本县;为部分乡镇学校、卫生院、便民中心等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00多名,为农业企业引进人才5人;依托乡村e镇,引进农业直播人才,培育带动本土企业和主播,与高校合作建立蚕桑人才库、专家库。通过召开“邀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座谈会,开展“十佳返乡创业青年”评选活动,激发了青年回乡创业激情。接下来,我们将不断创新发展思路,畅通人才流动通道,全面盘活城乡两端人才资源,带动产业、资本等要素在城乡之间良性循环,为乡村振兴赋能。继续发展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返乡服务。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持续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训。注重人才主体培育,持续利用中心资源培育本地化网红,积极与乡镇街道对接开展各类直播电商活动。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和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使用。加强县校合作,建立人才库、专家库。支持职业学校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加强对农技农机农经、乡村中小学教师、乡医、到村大学生等队伍的指导培养支持使用,确保扎根基层、发挥作用。
三、关于围绕“土”“特”“产”三个字做文章
围绕“土”字做文章,激活农村土地资源,我县建立了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林权等农村各类产权可地该平台进行拍卖、出租等产权交易,极大地保障农民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权益,提高产权利用效率。举个例子,北留镇沟底村矸石场对外出租,经过在交易平台公开唱价,租金从120万增长到423万。努力服务好乡村批次建设用地报批,2023年共转用4个批次11宗乡村建设用地,总面积77.64亩。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规定,我县暂不具备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办理的条件。下一步,我们将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依法有偿退出、有偿使用有效办法。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林权制度改革。用活用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政策。守好耕地红线,确保“占优补优、占一补一、占补平衡、进出平衡”,最大限度增加补充耕地指标,为项目建设留足土地空间。
围绕“特”字做文章,从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到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再到推进未来乡村建设、打造现代化农村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着力打造一线一主题、一片一特色、一村一韵味、一点一风景,一个个美丽宜居和美乡村各美其美,一片片示范片区精品片区美美与共的美丽乡村阳城形象。北留镇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呈现组织引领、产业铺路、人才带动、文化铸魂、生态固本的“五大共富场景”;润城生态先行区“千亩荷塘十里画廊”生态宜居、业态丰富、共治共享;红蓃蟒河片区风景秀美、山水相连、民风和谐;水墨横河片区盘亭古街、山野村居、画家圪塔,吸引万千文人墨客前来写生旅居。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一核四带十片区,见新见绿见未来”总体思路,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培育新业态、展现新面貌、创造新成绩,不断推动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协调发展,建设集“美丽、数字、共富、人文、善治”为一体,空间优美、交通畅美、生态秀美、产业旺美、风貌和美、生活甜美的“六美”高质量未来乡村和城乡融合发展未来新格局,打造引领健康生活、呈现未来元素、彰显共富气象的新时代阳城样板。计划用4年时间打造10个和美乡村示范片区,40个左右精品示范村、200个左右提档升级村、100个左右环境整治村。建设集“美丽、数字、共富、人文、善治”为一体,空间优美、交通畅美、生态秀美、产业旺美、风貌和美、生活甜美的“六美”高质量未来乡村和城乡融合发展未来新格局。
围绕“产”字做文章,聚集蚕桑、畜牧、小杂粮、中药材、中蜂等特色产业全力打造,初步形成三条全产业链:依托禹珈豪、晋桑等蚕桑龙头企业,形成了栽桑-养蚕-缫丝-蚕丝纺织品(蚕蛹食品、蚕沙枕、桑叶茶、桑叶面食)全产业链。依托我县“古堡群+太行山水、森林康养+特色康养”两张旅游名片,充分利用我县优良小麦基地、全国山茱萸重要产地、全国成熟蜜生产基地优势,发展从小麦到阳城枣糕系列,从小米(高粱)等杂粮到陈醋、休闲食品、保健饮品,从山茱萸、五味子、连翘等中药材到保健品、饮品、药品、护肤品,从蜂蜜到蜂蜜酒系列等农旅康养融合全产业链。积极发展特色循环农业发展全产业链,即:玉米-养猪-屠宰(饲料、育种)、蛋鸡产业,饲草-养羊-屠宰-羊肉制品、蔬菜产业。下一步,我们要围绕基地、龙头、品牌,纵向贯通生产、加工、销售,横向融合农业、文化、旅游,在传统中创新、在巩固中提升、在挖掘中开发,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四、关于用好扶持资金、社会资本、政策性金融产品,正确处理社会资本、村集体、农民个人的股权占比
坚持乡村振兴多元投入,建立了“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县级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的占比年增幅达到6%以上。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贷款投放、强化中长期信贷投入,支持乡村建设,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建设支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量身定制乡村建设金融产品,拓宽抵质押物范围。在财政资金、金融服务的撬动下,大量的社会资本也涌向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资金支持。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确保农业农村支出占公共预算的比重持续增长。坚持财政统筹资金、争取上级支持、搭建投融资平台、做足土地文章、吸引社会资本、引导企业布局多元投入,确保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业农村比例。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乡村建设项目优先纳入专项债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稳定加大涉农信贷投入。鼓励保险机构因地制宜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衷心感谢您对我县乡村振兴工作的关注,希望您今后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共同推进我县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