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农业农村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阳城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对县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TA0209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09-25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刘学兵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整治空心村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统筹规划和美乡村布局。

一是科学划分示范片。根据阳城县城乡融合发展规划暨“千万工程”行动计划和阳城县《关于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动方案》,我县确定了“一核四带十片区,见新见绿见未来”总体思路(注:“一核”:以县城主城区“五凤朝阳”组团式发展大县城建设为核心;“四带”:沁河生态经济带、芦苇河生态经济带、特优农业示范带、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十片区”:八甲口城乡融合示范片区、樊溪河共同富裕示范片区、润城生态沁河示范片区、町店就地城镇化示范片区、寺头蚕乡绿韵示范片区、芦苇河工农互促示范片区、西河城乡一体示范片区、演礼产城融合示范片区、横河水墨动感示范片区、蟒河红萸康养示范片区;“见新见绿见未来”:践行“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培育新业态、展现新面貌、创造新成绩,不断推动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生态协调发展,建设集“美丽、数字、共富、人文、善治”为一体,空间优美、交通畅美、生态秀美、产业旺美、风貌和美、生活甜美的“六美”高质量未来乡村和城乡融合发展未来新格局。),按照区位条件和资源优势将全县划分为十个片区,形成差异化发展。凤城镇、演礼镇、西河乡、町店镇、白桑镇要积极承接和服务县城,打造集商贸物流、城郊度假、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一体的城市功能承接区;北留镇、润城镇要充分发挥文旅和工业优势,打造生产发达、生态优美、生活幸福的共同富裕示范区;东冶镇、蟒河镇、河北镇、横河镇、董封乡要以太行一号为纽带,强化农林文旅康全面融合,打造景色美、环境优、配套全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集聚区;次营镇、芹池镇、寺头乡要围绕生猪和蚕桑,做大规模、做全链条、做深加工,打造带动效应强、富民能力大、产出效益高的特优农业产业区。

二是科学划分“三类村”。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根据乡村经济基础、自然条件、区位特征、资源优势、文化传统等客观条件,科学定位村庄发展方向,把全县所有村分成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顺应乡村发展规律,把握乡村差异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分类推进、从容建设,不搞一刀切、齐步走,不搞强迫命令、大包大揽、大拆大建。精品示范村以巩固完善、创建精品、示范引领为重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提档升级村以补短板、提标准为重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环境整治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阳城县《关于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行动方案》确定的总体思路和布局,对照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村庄分类建设标准,推进实施“1421”工程,分区分类打造10个和美乡村示范片区、40个左右精品示范村、200个左右提档升级村、100个左右环境整治村,走出具有阳城特色的“千万工程”路径。

二、关于制定政策助力旧房拆除。

今年以来,我县加快打造北留、润城东方古堡示范廊带,对该片区的10个精品村进行示范打造的过程中,为确保村庄的规划效果和整体形象,下大力气对村里的危旧房屋、影响村庄规划和村容观瞻的建筑进行拆除,一镇一策、一村一策,由政府通过产权置换、货币补偿等多种方式进行补偿,真正构建起政府主导、群众广泛参与的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研究切实可行的拆迁政策,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确保拆迁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户主会、上门宣传等方式,广泛宣传拆危拆杂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赢得广大村民的理解和支持,干群同心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居住环境,促进乡村振兴。

三、关于因地制宜推进产村融合。

一是高起点布局。我县依托产煤大县、华北瓷都、华北蚕桑第一县等称号,构建“三个三”产业体系,即煤炭、电力、煤层气三个主导产业,陶瓷、蚕桑、文旅康养三个优势产业,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加工制造三个新兴产业,加强标准引领、质量支撑、品牌塑造,探索产业转型、产业链建设、产业体系培育发展道路,促进三次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二是大资金投入。设立2亿元陶瓷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陶瓷企业发展壮大;设立1亿元文旅康养发展基金和8000万元宣传经费,加快创建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县。设立5000万元蚕桑产业发展基金,加快打造省级“蚕桑专业镇”;设立乡镇产业发展奖励资金,奖补“一村一产业”项目。出台《促进开发区与乡镇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政策举措,支持乡镇发展。出台农业高质量发展13条政策举措,支持稳粮增菜、特色农业产业、农业规模生产、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品牌建设等,支持和鼓励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争取省级资金1000万元,建设省级谷子产业强县项目。2023年,我县3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0万元、一半村达到50万元、70%的村达到3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289元。

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开展房地一体的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资源,增加宅基地及地上房屋的资产性收益,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腾挪空间用于支持乡村振兴。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探索农村存量建设用地通过增减挂钩实现县域内跨村组区位调整,保障乡村发展和乡村建设需要。将农村一二三产业用地优先纳入年度用地计划保障范围,每年应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支撑。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于我县乡村振兴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今后对我县的乡村振兴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