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索  引 号: 11140522K03478216C416/2021-00310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标      题: 中共阳城县委阳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
发文字号: 阳发〔2021〕1 号 发布日期: 2021年02月10日

中共阳城县委阳城县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 2021-02-10 发布机构: 县农业农村局

各乡镇党委、政府,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县委各部门,县直及条管各单位,各人民团体:

当前,我县已和全国一道昂首步入全面小康社会。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为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阳城的伟大征程中抢占先机,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要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将最短的板补齐补牢,将脱贫攻坚工作举措逐步调整为针对相对贫困的经常性帮扶措施,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构架下统筹安排,同步推进。根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特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见新见绿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放在突出位置,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乡村帮扶机制,以全面小康社会为新起点,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目标,按照“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的要求,借鉴脱贫攻坚经验,通过平稳转型脱贫攻坚工作体系,在政策、项目、机制上无缝衔接,对标一流,敢干干成,推动全县乡村步入全面振兴快车道。

二、总体要求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设立5年过渡期,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要根据形势变化,理清工作思路,做好过渡期内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发展规划、政策举措、考核机制等有效衔接,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为重点转向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转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到2025年底,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全县“宜居、宜业”美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长效机制逐步完善稳定,全县同步迈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到2035年,脱贫乡村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乡村振兴取得重大进展,农村低收入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

——坚持有序调整、平稳过渡。过渡期内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上下更大功夫、想更多办法、给予更多后续帮扶支持,对脱贫村、脱贫人口扶上马送一程,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在主要帮扶政策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和时限,增强脱贫稳定性。

——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动摇,坚持扶智扶志扶德相结合,牢牢把握“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总要求,按照“凡是有利于巩固脱贫成果、凡是有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凡是有利于调动群众创业就业激情、凡是有利于激活农村人地钱产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政策、机制、办法,都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激发调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积极培树在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先进家庭、先进个人,讲好他们的故事、用好他们的经验,在全社会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凝聚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

——坚持政府推动引导、社会市场协同发力。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全县一盘棋,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四、加快建立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

(一)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过渡期内现有帮扶政策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该调整的调整,确保政策连续性。兜底救助类政策要继续保持稳定,并优化产业就业等发展类政策。落实好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低保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并根据脱贫人口实际困难给予适度倾斜。

(二)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信息比对、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返贫致贫人口发现和核查机制,快速发现易返贫致贫人口,精准分析返贫致贫原因,分层分类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实行动态管理、动态清零。

(三)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加大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就业、产业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完善等方面扶持力度,提升安置区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建立关爱机制,持续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可融入、逐步能致富。

(四)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健全扶贫项目资产台账,摸清扶贫项目资产底数,完善资产确权工作,加强扶贫资产管理,健全后续管护机制,防止资产流失,确保充分发挥作用。资产收益重点用于项目运行管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公益事业等。确权到农户或其他经营主体的扶贫资产,依法维护其财产权利,由其自主管理和运营。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委统战部、县住建局、县工信局、县文旅局、县卫健局、县公安局、县教育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科技局、县医保局、县水务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五、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

(一)立足“强产业、促就业”,推进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

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乡村、脱贫人口不返贫,根本之策是产业振兴。各有关乡镇要发挥林业生态资源优势、挖掘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推动农林文旅康融合发展;要围绕蚕桑、中药材、小杂粮等传统农业,打造富有本地特色的优质品牌农产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1.以“生态休闲游”为核,打造南部生态旅游区。围绕市委、市政府“百村百院”康养特色村发展规划,紧抓“太行一号”风景道建设的有利契机,在重点林区规划建设兼具防火与旅游功能的森林防火通道和林间步道,贯通以太行红叶森林公园、卧龙湾、蟒河景区、析城山景区等为核心景点的八大旅游片区。以全县易地搬迁户和可利用废弃村落的旧房为重点,盘活闲置土地,开发打造特色民宿,建设乡村旅游集散中心和旅游环线节点村,通过乡村旅游,把群众的生活资料变为生产资料,带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生态康养产业协同发展。东冶镇以月院村传统古村落、月崖泉的起步建设为试点,围绕“红色+”“红叶+”“山水+”串联打造沿线村庄。蟒河镇以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示范区创建为契机,全力推动盘龙、邢西、泥河、宫上、上桑林、押水等村庄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横河镇以析城山景区和杨柏大峡谷为龙头,加快丹霞地貌区、五彩河景区开发步伐,打造一批以牛心温为代表的精品高端民宿。驾岭乡要主动将产业向“太行一号”风景道延伸,打通交通瓶颈,分步推进红色文化传承、传统文化教育、李氏宗亲寻根、非遗冶铸体验等四大基地建设,丰富文化内涵,提升旅游品质。董封乡要以“康养百村”之一的李圪塔村为中心,以“太行一号”风景道为主干道,向周边延伸完善交通通讯设施建设,适度开发康养、写生等基地建设;以磨董线为链,加快董封水库垂钓休闲、上河红色康养旅游基地建设。河北镇要借助独特的区位环境和红色资源,加快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项目的包装,形成区域整体联动旅游格局。通过生态康养、乡村旅游,形成南部生态融合发展的大旅游格局。北留镇南部片区要加大九女仙湖等景区的开发力度,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串联形成古堡山水特色游线路,以皇城相府品牌效应带动山水生态游的发展。

2.以“特、优”为魂,夯实特色农业产业基石。支持脱贫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注重后续长期培育,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围绕生态旅游发展,以满足游客健康、特色饮食体验为目标,继续加大红苗谷、山茱萸、香菇等符合市场需要的特色产业扶持力度,实现所有脱贫乡村、脱贫人口全覆盖。驾岭乡、河北镇要发挥山地丘陵地带作用,结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秸秆堆沤肥等,发展无公害、有机、绿色的红苗谷、西红柿等特而优的山地农业。东冶镇、横河镇要用好丰富的林业资源,发展松子、菌类、橡粉采摘和中蜂养殖、紫苏等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打响叫亮天然、绿色有机食品品牌。蟒河镇、董封乡要继续扩大山茱萸、连翘、五味子等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引入社会资本,加大药茶等健康养生类产品的研发,同时,荟萃阳城所有的特色小吃,吸收周边县市知名小吃,下大力气把“吃”的文章做特做优。次营镇、河北镇要分别围绕创建省、市级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区,继续在做精做深蚕桑产业上下功夫,打造景观桑、功能桑、养蚕桑等多位一体蚕桑发展格局。

3.以“就业增收”为目标,持续拓宽富裕门路。坚持“就业是最大民生工程”理念,加大就业技能培训,促进脱贫人口就业创业,让广大农民群众“钱袋子”鼓起来。要搭建用工信息平台,加大脱贫人口有组织劳务输出力度;支持在农村人居环境、小型水利、乡村道路、农田整治、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时,优先聘用脱贫人口参与建设;延续支持扶贫车间的优惠政策;过渡期内逐步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和公益岗位政策。要结合“四块地”改革,通过土地流转、宅基地租赁、合作经营等方式,让群众的农田变景点、农房变民宿,增加财产性收入。要通过引导农民自主创业,经营特色民宿、农家乐,开发特色农产品和旅游产品,增加经营性收入。要通过针对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群众就业创业能力,力争在家门口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要动态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支持脱贫乡村、脱贫人口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足额发放各类政策性补贴、补助,增加转移性收入。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人社局、县林业局、县扶贫开发中心、县畜牧中心、县蚕桑中心、县蔬菜中心、县文旅公司,各乡镇党委、政府)

(二)立足“宜居、宜业”,打造美丽乡村生态家园

按照“政府引导、规划先行、乡村主体、村民参与”的原

则,以“太行一号”国家风景道为主轴,围绕蟒河、析城山、卧龙湾、中华山、小尖山等八大旅游片区,积极推进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工作。

1.精细化管理。按照“规划先行”原则,以拆违治乱为突破口,根据“一户一宅”的原则,拆除或回购违章建筑、残垣断壁、空闲房屋,统一规划建设民宿、停车场、休闲广场、农机具停放点等公共设施;对于暂时不利用的土地,先进行绿化或作为临时用地进行储备。

2.垃圾、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将所有脱贫乡村垃圾处理纳入垃圾治理体系。要以“太行一号”风景道沿线生态旅游村为重点,因地制宜,高标准建设智能垃圾收运体系,确保生活垃圾100%处理,零排放零污染。厕改、污水处理一体推进,污水治理要按照上级的统一规划,分批建设,并同步实施农村卫生户厕、水网改造、供气及供暖管网建设等,尽可能减少重复建设投资。旅游村厕所改造要探索新式用水、用电、用气取暖等多样化手段,推荐使用无水、微水等新型节约型模式改造户厕,鼓励入院入室,利用原有旱厕改造三格化粪池处理粪污,充分发酵后进行资源化利用。

3.村容村貌整治。要探索有偿回购等多种方式对凋敝宅基地进行改造利用,同时设计多种改造模板,由农户按照整体规划自行选择改造样式,并自行改造后对外租赁或发展民宿。南部片区要结合畜禽粪污治理、秸秆堆沤肥等设立有机肥处理点,为有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利用荒山、荒沟进行自然堆沤肥、秸秆过腹还田、轮耕(休耕)等手段,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升农作物品质和产能。

4.长效机制建设。各乡镇在指导村集体开展乡村规划建设的同时,要引导各村加强村规民约等长效机制的建立,确保环境整治工作有制度、有标准、有人管。要结合庭院美、田园美、卫生乡村创建等评比创建活动,使村民主动加入环境整治的队伍中来,引导村民自我管理,养成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文旅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县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阳城分局、县农机中心、县畜牧中心、县爱卫中心、县供电公司,各乡镇党委、政府)

(三)立足“补短板、强弱项”,夯实健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1.以动态清零为目标,持续筑牢农村社会保障网。义务教育保障: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完善“控辍保学”长效机制,细化教育资助政策,实现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政策全覆盖,确保没有一个孩子因贫失学,没有一个家庭因学致贫,切实阻断代际贫困。基本医疗保障:继续实施“双签约”、“三保险三救助”、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门诊慢性病等健康扶贫政策,保证贫困患者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巩固提升乡村医疗机构建设,推动全县17个建制乡镇卫生院内部科室设置合理科学,基本医疗设备配备齐全,所有行政村村级卫生所达到建设标准。深入推进县乡医疗机构卫生一体化改革,加大乡村卫生人才培养,有计划地开展乡村医生培训,提升乡村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夯实“健康阳城”的基础。住房安全保障:结合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改造提升农村住房;加强农村贫困户住房安全监测,及时改造新发现的危房,确保群众住得安心、住得舒适。饮水安全保障:规划建设以张峰水库阳城供水配套管网工程为主的规模化供水工程,加快东冶镇、驾岭乡、河北镇等南部山区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完善城乡饮水同质同价制度,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规模化;强化饮水设施和管网定期维护机制,统筹实施一批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巩固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障:认真落实补充养老保险政策,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参与,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从制度上解决老年人养老和返贫致贫问题,确保老年人特别是低收入老年人衣食无忧、安享晚年。

2.以巩固提升为目标,切实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电力设施建设方面要继续加大农网改造力度,做好农村特别是山区农村居民用电和重点产业发展项目用电保障工作,促进全县居民户均配变容量、供电可靠性、电压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公路建设方面要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围绕“太行一号”风景道建设,加快规划南部重要林区和自然保护地的防火通道、林区步道,构建既满足森林防火需求,又可沟通景区、村庄的交通路网。通讯设施建设方面重点加快通讯基站建设,做好网络覆盖延伸,优先满足主要景区和重要节点民宿村以及重要扶贫项目的网络需求。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快乡级综合文化站和乡村两级文化广场建设,普遍建成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资源充足、设备齐全、服务规范、保障有力、群众满意度较高的基层综合性公共文化设施和场所,进一步提升农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文旅局、县交通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融媒体中心、县供电公司、联通阳城分公司、移动阳城分公司、电信阳城分公司,各乡镇党委、政府)

(四)立足“有主体、有平台”,实现农业产业高效发展

1.组建农林投资有限公司。紧紧抓住“地”和“钱”这两个关键要素,组建阳城县农林投资有限公司,统一对外招商引资。要将全县从事特色产业生产的新型经营主体(农户)以及拥有土地房屋等资源的村集体(农户)吸收为社员或股东。以宅基地、农业生产用地等作为有效资产,利用金融杠杆,通过融资或合作开发、专项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全面统筹,加大对农业产业和生态融合发展投入力度。要结合“四块地”改革、点供用地改革、供销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建立新型的密切合作关系,以资源变资金,用资金促发展,以发展促增收。

2.搭建农产品交易中心。按照“把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发展的二三产业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和就业创业机会留给农民”的原则,围绕蚕桑、红苗谷、核桃等特色产业搞开发、延链条、增效益,在城郊建设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园区,带动小农户发展,培育专业生产大户。立足农村改革组建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建立完善“合作社章程、财务管理制度”等综合措施,改善提升组织生产能力和水平,组建全县统一的农产品交易中心,对内联接合作社以及生产农户,对外联接市场,打造生产、加工、展示、销售一体的网络体系。

3.培育“皇城相府”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由皇城相府集团牵头,着力打造特色、绿色、有机以及国家、省级地理标志产品,囊括六大特色产业统一对外营销,统一使用“皇城相府”品牌。同时借鉴“丽水山耕”品牌运行模式,打造线上电子商务平台。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原有的新型经营主体,将原有产品品牌过渡到区域公共品牌。

4.加大“消费帮扶”力度。持续开展“五进九销”消费帮扶活动,特别是要落实好50%工会福利购买扶贫产品政策,建立并完善消费扶贫智能专柜、消费扶贫专区、消费扶贫专馆、特色超市,通过开展帮扶单位购销、企业专场对接、“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直播带货、熟人销售、平台营销等方式,切实帮助脱贫乡村、脱贫人口生产的农副产品应销尽销。

(责任单位:县人武部、县住建局、县文旅局、县水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林业局、县交通局、县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局阳城分局、县总工会、县直属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县供销联社、县供电公司,各乡镇党委、政府)

六、逐步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

(一)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监测。充分利用民政、扶贫、教育、人社、住建、医保等部门现有数据平台,加强数据比对和信息共享,对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等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展定期核查、动态监测、精准识别,实现对农村低收入人口风险点的早发现和早帮扶。

(二)分层分类实施社会救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科学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提高政策精准性。调整优化针对原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低保“单人户”政策。完善低保家庭收入财产认定方法,过渡期内中央确定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不计入低保家庭收入。健全低保标准制定、动态调整机制及统筹力度。鼓励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保对象参与就业,在计算家庭收入时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完善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困难群众专项救助制度,提高救助服务质量。对基本生活陷入暂时困难的群众加强临时救助,做到凡困必帮、有难必救。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

(三)合理确定农村医疗保障待遇水平。坚持基本标准,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个人缴费资助政策,继续全额资助农村特困人员,定额资助低保对象,过渡期内逐步调整脱贫人口资助政策。在逐步提高大病保障水平基础上,大病保险继续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进行倾斜支付。进一步夯实医疗救助托底保障,合理设定年度救助限额,合理控制救助对象政策范围内自付费用比例、分阶段、分对象、分类别调整脱贫攻坚期超常规保障措施,过渡期内不属于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返贫致贫人口的脱贫人口,逐步转为按规定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将脱贫攻坚期地方自行开展的其他保障措施资金统一并入医疗救助基金,取消不可持续的过度保障措施。

(四)完善养老保障和儿童关爱服务。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代缴政策,结合我县实际,按照最低缴费档次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部分或全部保费。在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时,对上述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可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强化县乡两级养老机构对失能、部分失能特困老年人口的兜底保障。加大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保障力度。加强残疾人托养照护、康复服务。

(五)织密兜牢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基本生活保障底线。对脱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等,做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医保局、县教育局、县扶贫开发中心,各乡镇党委、政府)

七、持续推动农村社会治理能力科学化

(一)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治理能力。首先,推进自治科学化能力,村委会要在党支部的领导下,积极推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协商和“四议两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管理运行机制,以“一约四会”(“一约”即村规民约,“四会”即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为抓手,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夯实乡风文明建设。到2021年底,全县90%的行政村建立“一约四会”组织,逐步实现农村治理科学化。其次,推进德治公信化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规范道德行为举止,营造农村向上向善、重义守信、勤俭持家的文明清风。要充分明确每个村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并通过村定期考核公布,确保公共决策能够在协商中达成并顺利落地,使每一个村民的权利都有充分保障,义务自觉承担。第三,推进法治公平化水平,以贯彻落实“民法典”为重点,以创建“三零”单位(乡、村)为目标,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完善乡村公共法律服务,健全乡村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处理各类纠纷的能力明显提高。

(二)弘扬时代精气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农村干部群众,大力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培育新时代文明风尚。持续实施“荣光家庭”文化挖掘传承工程,倡导家家挖掘优良家风家训,讲好先辈家风故事,传承弘扬家风文化。选树一批县、乡、村级好人和爱岗敬业、热爱集体、尊老爱幼、创业兴业等标兵。创建一批国家、省、市、县级文明村镇,到2021年底,全县100%乡镇、80%的行政村创建成为县级以上文明村镇。

(三)深化“书香阳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遵章守纪,切实履行权利义务,在创业致富方面争先创优;深度挖掘传承开发非遗文化,弘扬利用历史文化,加快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着眼于建设文化强县目标,为文化进步立魂,深化“读书人的家”建设,围绕10分钟阅读圈建设打造一批城市书房、书吧、读书志愿服务站,搭建各种形式的读书分享交流平台,组织开展各类阅读活动,打造阅读品牌;加快各级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动员党员干部带头阅读,推进青少年广泛阅读,持续发展民间读书会、读书俱乐部等全面阅读社会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交流会,持续引深全民阅读活动,打造全国书香县级城市,涵养滋润激发全民干事创业精神。

(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县民政局、县文旅局,各乡镇党委、政府)

八、切实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加强财政投入政策衔接。过渡期内保持财政支持政策总体稳定,保留并调整优化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聚焦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并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的比例,继续延续脱贫攻坚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统筹县财政资金,支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融资资金偿还,对农村低收入人口的救助帮扶,通过现有资金支出渠道支持。

(二)加强金融服务政策衔接。进一步完善针对脱贫人口的小额信贷政策。对有较大贷款资金需求、符合贷款条件的对象,鼓励其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加大对优势特色产业信贷和保险支持力度。支持开发性金融和政策性金融在业务范围内为乡村振兴提供中长期信贷服务。因地制宜开发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

(三)做好土地支持政策衔接。一是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强化耕地保护主体责任,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严守基本农田红线。二是坚持规划引领,结合人口、资源、产业等,科学编制乡村发展规划,做好“留白”工作,留出乡村未来发展空间。要用好用活国家支持乡村发展的土地扶持政策,将土地指标向农村倾斜,在新编乡级国土空间规划中预留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每年至少安排10%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搞活设施农用地,支持农业产业发展。各乡镇要深入挖掘自身在地理位置、特色农业等方面优势,结合康养、旅游产业发展需要,全面推开“点供用地”工作,为工商资本发展乡村产业提供空间。三是继续探索通过流转、托管、入股、入市、租赁等不同方式,盘活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林地及耕地。要加快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步伐,总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经验,探索凋敝宅基地治理模式,为乡村发展注入活力。四是聚焦农林文旅康产业发展,继续执行晋市办发〔2018〕26号文件“27条政策”和阳发〔2018〕22号文件“19条政策”,做好相关扶持政策的落地兑现。

(四)做好人才智力支持政策衔接。实施好六大工程。两委干部技能提升工程。面向村“两委”干部开展实用型技能培训,使村“两委”干部掌握一至两门现代农业、市场营销等实用技能,切实增强致富带富能力。鼓励支持35岁以下的青年农民积极领办创办企业、专业合作社,丰富农村产业形态,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组织开展农村未就业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激发创业热情。结合“人人持证、技能社会”建设,通过普惠制、订单式、菜单式、项目制培训,积极组织社会需求量大、急需紧缺的“家政服务、养老护理、育婴员、餐饮烹饪、电子商务”等技能培训,做到“应培尽培、愿培尽培”,为农民就业创业提供技能支撑。乡贤回归工程。通过建立乡贤人才信息库、搭建乡贤人才干事平台、营造爱护乡贤人才氛围、制定优秀乡贤优惠政策等措施,创造引导、鼓励、支持乡贤回村创业、兴业的良好氛围。大学毕业生投身现代农业支持工程。建立35岁以下大专及以上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的机制,培育一批大学毕业生成为农业企业、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领头人和家庭农场主。支持在职农技人员服务乡村工程。鼓励在岗农业技术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开展技术增值服务、技术承包和托管等服务。大力实施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工程。加速推进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整合我县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资源,量身打造“阳城专业”,全面推进“订单式”培养,让广大学生吃上扎根基层的“定心丸”。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文明办、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旅局、县教育局、县卫健局、县水务局、县林业局、县工信局、人行阳城支行,各乡镇党委、政府)

九、全面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一)做好领导体制衔接。各级各部门要坚定贯彻执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县委的决策部署细化为具体的工作目标和措施,层层分解任务、责任到人,明晰时间表路线图,一张蓝图绘到底。充分发挥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

(二)做好工作体系衔接。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要及时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工作力量、组织保障、规划实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方面的有机结合,做到一盘棋、一体化推进,持续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型、实干型基层党组织。在思想上,以立魂铸魄为核心,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筑牢守初心的思想和行动自觉。每年将各基层党组织书记普遍轮训一遍,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工作不断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在组织上,以巩固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为目标,继续开展驻村帮扶,大力推进“撤并联建、支部联建、共享联建、村企联建、城乡联建”五种模式,积极开展农村基层党建“整乡推进、整县提升”示范县乡创建行动,常态化应整尽整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持续深化党组织建设。在人员配备上,以配强领头雁为主要目标,制度化常态化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村担任党组织书记,原则上选派比例保持在全县行政村总数的15%以上。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健全常态化驻村工作机制。注重从带富能力强的村民、退役军人、经商务工人员、大学生村官(选调生)、退休干部职工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加大从乡村教师、乡村医生等群体中选拔村“两委”干部的力度。积极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村(社区)“两委”班子实行交叉任职模式。在干部管理上,以激发干事创业为鲜明导向,全面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委组织部备案管理制度,建立村(社区)干部调整县级联审常态化机制,探索开展村党组织书记职业化管理,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三)做好规划实施和项目建设衔接。将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举措纳入“十四五”规划。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纳入“十四五”相关规划。科学编制“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

(四)做好考核机制衔接。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切实减轻基层负担。改进考核方式方法,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职级晋升、问责追责等相挂钩,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用好“容错机制”,激励干事创业,树立讲担当、重担当、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鲜明导向,使考核真正发挥正向激励的“指挥棒”作用。一是对产业鲜明、运行稳定,村容村貌有较大改善,干部群众积极性高的村集体给予资金奖励。二是对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带领群众增收、村集体发展成效明显,组织性、纪律性强的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在干部任用上优先考虑。三是对通过自主创业、实现稳定脱贫,或在扶贫车间等岗位上勤劳自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激励作用的脱贫户给予资金奖励。

(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开发中心,各乡镇党委、政府)  

中共阳城县委

阳城县人民政府

2021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