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开展市场主体深化年行动的安排部署,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进一步促进全市经营主体协同高质量发展
1.深入推动“个转企”。建立“个转企”培育库,进一步激发个体工商户“转企”意愿。健全“个转企”培育机制,优化并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完善后续配套措施。建设“个转企一次办”模式试点,降低转换成本。(责任股室:信用信息监督管理股,12月底完成)
2.激发个体工商户创业致富活力。全力打造“惠商保”2.0升级版,进一步扩大应用场景,对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企业成功后享受“惠商保”政策服务。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强化金融帮扶。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实行诉讼费缓交、减交、免交。(责任股室:信用信息监督管理股,长期坚持)
二、进一步发挥十大平台集聚经营主体支撑效应
3.做大做强特色专业镇。力争陶瓷琉璃(珐华)专业镇入选第三批省级专业镇。深入推进专业镇项目建设,实现经营主体上规模、增实力、提效益。强化质量品牌提升,发挥“乔家窑”中华老字号品牌效应;积极培育阳城蚕桑争创三晋老字号,积极配合开展“晋城老字号”的认定工作。鼓励专业镇企业举办、参加全国性、行业内有影响力的展销展会。围绕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电商物流、会展交易等方面建立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责任股室:知识产权股,长期坚持)
三、进一步稳固经营主体良性发展的大市场环境
4.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持续做好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改革,实现同一事项同要素管理、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对“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划转事项开展回头看,推动行政审批事项“应划尽划”、关联事项“应进尽进”、便民事项“应纳尽纳”。巩固提升“综窗改革”试点成效,常态化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体验员”活动。充分发挥“两书一信一码”平台作用,构建高效的全链条闭环式问题解决督办机制,提升企业群众办事感受度。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实施意见》,2024年推动实现一批“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落地见效。持续推进“7×24小时”自助政务服务工程。持续推广应用涉企政策“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推行县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清单并纳入平台管理。(责任单位:信用信息监督管理股,长期坚持)
5.进一步规范涉企监管执法。加快构建新型综合监管机制,推动跨部门综合监管,梳理跨部门监管事项清单,杜绝多头监管、重复检查;依托“互联网+监管”系统,建立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联动响应和协同监管机制。开展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提高监管的精准化水平。深入开展铁拳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食品、产品质量及知识产权等领域违法行为。规范文旅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涉旅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落实《山西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要求,抓好行政执法人员培训,整治行政执法 突出问题,落实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加大特殊行业和重点领域监管力度,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切实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责任股室:执法协调股、知识产权股、法规股、餐饮股)
6.治理违规收费。聚焦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等领域,依职能各部门采取重点检查、交叉检查、下查一级等多种方式,严肃查处涉企违规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对政府定价的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和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实行动态化更新、常态化公示,加强财政票据监管,以票控费,从源头上遏制乱收费乱摊派。(责任股室:价格监管股,10月底完成)
7.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用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市场监管、税务、银行、保险、证券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交互。强化联合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进行业信用监管示范,完善有关行业领域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深入开展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加强评价结果应用,打造以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为基础、以行业信用评价为重点的企业信用状况综合评价体系。扩大信用核查覆盖面,推动在行政审批、资金补助、表彰评优等方面依法依规增加信用核查环节,将企业信用状况作为行政管理重要参考。推行信用修复“全程网办”,畅通失信主体网上修复渠道,引导及时修复信用。(责任股室:信用信息监督管理股,长期坚持)
四、持续助推经营主体拓展发展市场
8.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定。严格执行“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有序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深入开展市场准入壁垒问题排查整改,按照要求开展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相关工作。持续清理设置非必要条件排斥潜在竞争者行为,清除招投标和政府采购领域对外地企业设置的隐性门槛和壁垒。全面实施招标计划发布制度,持续提升招投标市场透明度。简化对政府采购供应商资格条件的形式审查, 进一步推进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改革。(责任股室:双反股,10月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