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阳城县司法局以打造全链条非诉讼纠纷化解机制为抓手,在社会预防、专业赋能、联动共治、责任强化上强强发力,多元导入、分类化解、联动处置,打造了社会矛盾纠纷化解的“濩泽样本”。
聚焦统筹资源,打造矛盾化解“主战场”
功能集成“最多跑一地”。2021年11月,在整合原有县矛调中心和信访接待中心基础上,阳城县在全市率先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县法院阳西法庭、检察院“三心”检察为民工作室、心理咨询志愿者协会、法律援助中心等调解资源入驻,目前,已受理纠纷105件,成功化解85 件,成功率达80%,将大量简单化、类型化、普通化案件快速化解在前端。
以点带面“矛盾不上交”。参照县级中心模式,结合乡镇实际,凤城、河北、润城、东冶、次营等乡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正式运行,强化基层网格治理主体责任,为确保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行稳致远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流程“最多跑一次”。创新“1263”工作模式。即搭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个平台,把法律服务向信访接待和诉讼力量向调解两个环节前置,完善研判分流、吹哨报到、一卡流转、联动化解、听证化解、责任追究六项机制,实现把践行“人民至上”“法治为本”“保障为要”的理念贯穿纠纷化解全过程,对群众诉求实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努力实现社会治理领域的“最多跑一次”。
筑牢化解防线,织密矛盾纠纷“过滤网”
调委会注重“广度”。阳城县全县15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和33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各级调解员共计1426人,成立医疗、交通、物业等17个行专调委会和13个调解小组。
专家库注重“深度”。根据阳城县司法局印发《关于成立阳城县人民调解专家信息库的通知》,建成了110人的人民调解专家库,吸收行政人员、法律顾问、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担任调解专家,参与各领域重大疑难矛盾联合调处。大排查注重“精度”。实行县级每月一排查、乡镇每旬一排查、村委(社区)每周一排查,重大节日、重要会议期间重点排查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时刻掌握重点人员动向、重要领域隐患、重点地区风险。对排查的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分类梳理,建立台账,综合分析研判,运用“人民调解+X”一条龙解纷机制(“X”为律师、公证、法律援助、行政复议、心理咨询等)及时就地化解。
着眼守正创新,创新“枫桥经验”新样板
町店镇大宁村创建“红色调解室”,将红色文化运用到社会治理中,创新“情、理、法三字调解法”“前、中、后三字介入法”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办理、积分化处理的三化处理法”,探索了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演礼镇献义村把村民“鸡毛蒜皮”烦心事,解决在萌芽发生前的“土壤”中,全村连续34年实现“无上访 无事故 无案件”。北留镇北留村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3名退役军人积极从事调解工作,首创全县“老兵调解室”,树立“三心”调解法,以军人的独有气概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架起了与百姓之间的连心桥。
此外,阳城县率先实行调处听证制度,通过多方参与、联调联动,处理解决重大复杂矛盾纠纷,促进案结事了,让当事人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健全完善“五调”对接机制,与阳西法庭组建“假日调解室”,切实解决当事人周内无法到庭及时应诉的烦忧,探索出“共享共治共调”纠纷化解新模式。创新成立红亮、老支书、宽心、沁润等14个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成为化解各类纠纷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