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文化和旅游局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关于对县政协十五届四次会议第108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日期: 2024-09-26 发布机构: 县文旅局

王家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开展伏羲帝都昆仑丘考古探源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析城山是我县的风景名胜之地,省地质公园,为古八景之一的析城乔木,流传着商汤祈雨的传说,主要文物遗存有:析城山遗址、晋城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析城山祭坛遗址和析城山广渊庙。

为挖掘析城山文化,助推我县文旅事业发展,文物部门十多年来,脚踏实地,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对析城山的文物遗存进行了普查和登记

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文物部门对析城山遗址、析城山祭坛遗址和析城山广渊庙等进行了普查和登记。2013年1月,析城山祭坛遗址被晋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析城山遗址位于横河镇南门村东北约4000米,析城山景区入口东南约500米、汤王庙西北约500米处。遗址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50米,分布面积约5000平方米,地质年代为晚更新世晚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地面散落大量细石器,采集标本多达100 余件,原料以黑色燧石居多,另有脉石英及石英,类型有石核、石片和刮削器、尖状器等。

析城山祭坛遗址位于阳城县横河镇南门村东北约4000米析城山山顶,析城山广渊庙正南约200米的台地上,平面呈方形,南北长9.04米,东西宽8.8米,分布面积8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柱础为唐宋风格。遗址四角均设2个覆莲柱础和1个正方形青石柱础,共存柱础12个。析城山祭坛是过去人们祈雨祭祀的场所。

析城山广渊庙位于阳城县横河镇南门村东北约4000 米析城山顶,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南北长48.4米,东西宽23.6米,占地面积114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碑文记载,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修,现存建筑为明清风格。前院中轴线上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舞楼)、正殿,两侧有妆楼、厢房、耳殿。正殿建于0.6米高的石砌台基之上,面宽三间,塌毁严重。后院改建。庙内存清碑3通。

二、请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对析城山遗址进行深入调查

2020年,阳城县人民政府邀请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对析城山遗址进行深入调查。同年9月至10月,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与阳城县文物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察队,对析城山遗址进行了调查,调查和初步研究结果《山西析城山圣王坪旧石器遗址调查简报》登载于2023年《人类学报》第三期。

《山西析城山圣王坪旧石器遗址调查简报》由石器技术面貌、地质年代和文化时代等部分组成。

(一)石器技术面貌

析城山遗址存在两种石器技术面貌:细石器和小型石片石器。细石器均为地表采集,未发现原生地层,尚不能确定具体年代。但遗址第3、4层新发现的石制品,与毗邻的下川遗址旧石器时代晚期下文化层的石器技术相似,均是以燧石为主要原料、以刮削器为主要石器类型的小型石片石器。

(二)地质年代和文化时代

地质年代为MIS3阶段,是末次冰期中气候比较温暖湿润的时期。文化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第4层中部的木炭样品的校正测年结果为45590±510,早于同区域的下川、塔水河和麻吉洞等遗址,也稍早于周边地区年代相对较早的老奶奶庙和水洞沟遗址的14C测年结果。

(三)结论

析城山遗址可能是晋南地区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同时也可能是目前华北地区发现的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之一。

三、山西大学牵头组建析城山考古队,对析城山遗址进行了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

2021年4月,山西大学联合晋城市文物保护中心和阳城县文物博物馆,对析城山及其周边区域的旧石器时代遗存进行了考古调查,发现了丰富的文化遗物。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山西大学2022年联合晋城市文物保护中心和阳城县文物博物馆组建析城山考古队,于5月16日到2022年8月18日对析城山遗址进行了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同年9月,《析城山遗址调查发掘验收报告》通过了省文物局的验收。

《析城山遗址调查发掘验收报告》的主要由遗址年代和析城山环境的变迁等内容组成。

(一)遗址年代及特征

依据调查遗物所体现的文化面貌(石制品类型和技术组合)及其年代特征,析城山遗址的年代应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晚期早段(距今5-2.6万年前)的遗存以较优质石料的选择性利用和石器的小型化为特征。这批遗存极为密集地分布在娘娘池的西北侧土状堆积中,且可见埋藏地层厚达2米。

晚期晚段(距今2.6-1万年左右)的遗存以细石叶工艺和石器压制技术为特征,代表了中国北方地区不早于距今2.6万年前的文化遗存。该批石制品较普遍地分布在整个洼地内的厚度约1米的表层土状堆积中。这些土状堆积往往依循原始地形(石灰岩湖盆)披覆其上,在陡坡和车道之处,后期侵蚀加强,水土流失严重,石制品就与地层中自然沉积的砾石一起裸露于地表。

在实际的调查工作中,析城山周边数公里之外均有分布。可见,旧石器时代晚期晚段,持有细石叶技术人群的活动范围要比我们之前所认识的更大。

(二)析城山环境的变迁

关于高山湖盆(岩溶洼地)成因的认识。有学者对比了周边地区的岩溶发育条件及发育状况,以及植被的异常,认为该岩溶洼地可能是在古近纪末期陨石冲击的基础上形成的。析城山考古队经过数月调查和发掘,同意此观点。另还认为湖盆中不同的岩溶洼地形成于不同的时间,如XCS3地点东侧的洼地就是新近形成的(根据地层的叠压和打破关系);湖盆内的砂砾石层中,铁矿石质地最硬,但往往呈现的磨圆程度最高,可能与陨石碰撞过程息息相关。

(三)结论

经地表调查和考古发掘,析城山遗址是一处难得且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她不仅记录了太行山南麓的地势变化和环境变迁的进程,更承载了距今5万年以来,尤其距今2-1万年间史前人类较频繁的莅临和活动内容。

从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对析城山遗址的深入调查到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西大学牵头进行的析城山遗址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我县文物部门为析城山的文化内涵挖掘和考古工作做了不懈的努力。

建议一的回复

结合《山西析城山圣王坪旧石器遗址调查简报》木炭样品的校正测年结果、数次调查和发掘出土的实物,可知析城山的文化面貌和实物遗存主要是由析城山遗址构成。析城山遗址的年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即5万年至1万年间。这几次的大范围调查和考古发掘,1万年以来(新石器时代)至宋代(960-1127)析城山祭坛遗址近九千年间,地表无这期间的文化实物遗存,几乎是空白,地下的文化层也都是旧石器时代的遗存。

伏羲、伏羲帝都昆仑丘,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中期距今约7000~5000年,晚期约5000~4000年,这期间析城山上没有同期的文化文物实物遗存。甚至商汤时期,约公元前1670年—约公元前1587年,也没有任何同期的文化文物实物遗存。

考古是最讲求实证的。想将析城山伏羲帝都昆仑丘申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将“析城山探源考古”申报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地表必须有大量的同时期文化实物遗存,地下的文化层亦有同时期文化实物遗存,用实物来证明历史上这段历史可能曾经在此出现过,文明探源工程可能会有成果,才有可能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但现有16年的文物调查和发掘工作,显然无法满足这一点。

现有文化文物实物遗存无法满足将析城山伏羲帝都昆仑丘申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将“析城山探源考古”申报列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无法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即使申报了,也不会被国家文物局批准。

建议二的回复

析城山林场作为析城山原生态地质地貌保护的主管单位,对析城山的保护数年如一日,不遗余力,增设人员,增加经费,做好草场的保护和科研工作,做好防火工作等,确保析城山原生态地质地貌能够一直得到有效保护。

我局作为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将析城山景区的原生态地质地貌的保护列入了其保护规划,在3A级景区的申报中,更是因为这一条的落实成了加分项。我局多次要求析城山景区的运营者或管理者做好析城山原生态地质地貌的保护,析城山景区历届的运营者或管理者都深知做好这项工作的必要性,都在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我县西南的一块高山净土,一个旅游神圣目的地。

建议三的回复

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2020年北京师范大学考古学专业对析城山遗址的深入调查,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西大学牵头进行的析城山遗址正式考古调查和发掘,这些都是我县文物部门为析城山的考古探源做的工作,这些工作基本摸清了析城山的文化面貌和实物遗存,为析城山遗址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分管副县长:

单位负责人:        承办人员:郭军亮

联系电话:4226263    

阳城县文化和旅游局 

2024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