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应急管理局
关于对县人大十七届四次会议第47号建议的答复
董党善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升全县灾害防范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升群众灾害防范意识”的建议
(一)提升群众灾害防范意识方面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防灾减灾工作职责,在市防震减灾中心的业务指导下,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开展常态化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灾害能力建设、有效减轻灾害损失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高度出发,作出了不懈努力,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重视社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每月进社区防灾宣传。
我局积极响应创文工作要求,紧扣防灾减灾宣传职责,2023年开年以来,每月开展进社区进行防灾减灾科普教育活动,通过乡社区群众发放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单页、手册等宣传资料、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紧急避险技能培训等形式,就灾前风险预警、灾中紧急避险、灾后自救互救知识向社区群众进行了宣传,提升了社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以防灾示范创建为抓手,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意识。
我局十分重视防灾减灾示范创建工作,自2011年以来,以防灾减灾示范创建为抓手,完善了一批村(社区)、学校的应急预案,加强了各类风险隐患排查,针对社区群众、学校师生群体进行了更为细致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全县现有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7个,国家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1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7所,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6所,另有正在申报阶段的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1个。
3.以重大宣传节点为契机,营造全民防灾减灾氛围。
近年来,我局围绕“5.12”防灾减灾日、“7.28”防震减灾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宣传活动、时间节点,积极组织部署宣传工作,发动各全县各乡(镇)、各有关县直部门,采用新兴媒体于传统媒体相结合的模式,在各自辖区和各行业领域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标语海报、制作展示防灾减灾展板、举行集中宣传活动、发送宣传短信、开展防灾减灾知识“五进”活动,运用新媒体推送防灾减灾信息等多种形式对各类灾害和紧急险情进行了知识普及,提高了群众发现灾情、险情上报、应急避险、自救互救等必备技能,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营造了浓厚的防灾减灾氛围,
4.依托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加深防灾减灾宣传效果。
我县科普教育基地——阳城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馆位于演礼镇中心学校,于2021年9月份建成,同年11月由山西省地震局《山西省地震局关于认定2021年度山西省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通知》文件认定为省级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2022年5月12日举行了挂牌仪式,此后在“7.20”防震减灾宣传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中多次举办了科普讲解、教育基地开放周、地震演练、技能培训等活动,借助科普教育基地专业化的场地,让群众更直观地感受到了灾害来临和紧急情况发生时的危险程度,提升了群众自然灾害判断和风险识别的能力,增强了群众应对灾害风险的能力。
(二)下一步工作
防灾减灾工作任重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局将坚决扛起政治责任,适应新形势把握新要求,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以高水平防震减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
1.准确把握新时代防灾减灾工作要求。当前,防灾减灾事业正处于爬坡过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我局党委将着眼推动“十四五”期间防灾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在进行宣传工作时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的指导思想,把宣传重点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
2.丰富宣传形式提升防灾减灾宣传效果。我局现阶段进行防灾减灾宣传的形式主要依靠开展知识讲座、技能培训、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等方式进行宣传,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将进一步扩宽防灾减灾公共服务思路,依托“5.12”防灾减灾宣传日、“7.28”防震减灾宣传周等科普活动,重视新旧媒体相结合,创新宣传形式,加强原创性科普作品创作,着力打造防灾减灾融媒体宣传矩阵,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防灾减灾的浓厚文化氛围。
3.扩大宣传范围切实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在今后工作中,我局将继续深耕防灾减灾事业,把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做大、做深、做细,紧跟新形势下的防灾减灾宣传重、宣传方向,拓宽宣传范围,尤其是对社区内老年人、儿童、孕妇、病患者和残障人士等脆弱人群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帮扶,通过向脆弱人群发放防灾减灾明白卡,明确灾害隐患及风险风险等措施,努力做到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不漏一人,努力做好全社会人人懂风险,个个会应急,切实提高基层群众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关于 “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应急指挥体系全面建立
为适应新时代“大应急、全灾种”救援处置要求,县委、县政府2019年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的县应急救援总指挥部以及县政府相关领导任指挥长的17个专项应急指挥部,形成了涵盖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和统一指挥、专长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指挥体系。2022年根据实际情况,对县应急救援总指挥部及专项指挥部成员进行了调整,明确了职责。
(二)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构建
在全县建立了“四大块”近千人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确保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召之能战、战之能胜。第一大块是县人武部管理的15支分布在各个乡镇的民兵应急救援分队;第二大块是消防救援大队及其统一管理的6支区域性乡镇专职消防队;第三大块是县林业局管理的5支森林防火专职消防队;第四大块是县应急管理局管理的3支区域性矿山救护队和23支煤矿青年突击队。县供电公司建有一支12人的专业供电保障队伍。
二、关于“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预案”的建议
(一)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
2019年阳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工作的通知》(阳政办发〔2019〕51号),规划了我县应急预案体系雏形,每年进行动态更新。县总指办先后印发了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安全风险评估、应急资源调查、应急能力评估等编制指南,明确了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审批、发布及备案事项,制定了应急预案常态化检查工作机制,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2023年我县共规划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19部,其中总体应急预案1部、专项应急预案57部、部门应急预案61部。
(二)重点部位制定专项预案
我县防汛重点部位有21座水坝、18座塘坝、2座淤地坝,88条中小河流,84个山洪灾害村,81处自然灾害点,131个山洪风险点,制定了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及处置方案,做好灾害预防、监测和控制等全过程管理,并组织开展演练,做到灾情发生时临危不乱、有序应对。
四、关于“加快推进应急物资超前部署”的建议
(一)我局结合上年度全县受灾总体情况、应急物资调用和库存情况,与县发改局共同研究制定本年度应急物资新增储备计划,构建了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县发改局负责组织实施县级应急救灾物资的收储、轮换和日常管理工作,在日常管理中,严格按照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包括物资入库管理、物资仓储管理、物资出库管理、物资盘点管理和巡检等。物资储备实行动态管理,出入库物资均及时更新物资台账,在库物资建立标识卡,按品种分类存放,确保救灾物资安全使用。
(二)我局与市景柏服饰有限公司和我县大型超市旭东超市合作开展救灾应急物资协议储备,保障受灾群众灾后生活物资等应急供给。
(三)我局2019年-2022年每年向各乡(镇)拨付5万元共应急物资装备轮换专项经费,用于应急救援装备、物资的储备和更新轮换。有效提高乡镇防灾减灾救灾自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