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村位于阳城县以北13公里处的芦苇河北岸,村域面积9.13平方公里,有853户1954人,耕地3507亩。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党员89人。
在实施“千万工程”中,村党总支围绕村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精准谋划产业发展,致力人居环境改善,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法治服务能力,使村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攀升。
党建领航 科学规划发展产业
党总支定期召开高质量民主议事会议,明确发展思路,集聚优势资源,合理规划村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形成了相对集中、节约集约、产村融合新格局。
一是对全村9.13平方公里内的山、水、林、田等资源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对涉及有价值的古树、人文、民俗等信息分类建档造册,为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二是统一发展规划,形成“一产、二产、三产”发展格局,一产以百亩果园、核桃园、药材园、观光育苗圃等为架构,增加群众收入;二产以新型建筑材料砖厂、远孚钙镁厂等为架构,增加集体收入;三产以开发煤矿下游产品、服务加工为架构,带动经济发展。
合理布局 统筹推进和美乡村
党总支围绕“拆违建、清沟渠、扫干净、堆整齐、花满园、村漂亮、增收益、人和谐”的总要求,以推进镇村“五化共建”为目标,立足实际,探索符合自身特色的长效运行机制,达到村庄有特色,全年有亮点。通过积分赋能、晾晒评比、志愿服务等方式,将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乡村建设、美丽庭院等精神文明评选活动中,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常态长效、管护机制落实落细,保证村容村貌整洁干净。
近两年来,铺开了村口风景、小亭长廊、墙体刷新等工程,提升改造了红色展馆,新建了企业文化展馆,打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墙体漫画宣传走廊,通过文化墙绘,将新时代大宁“爱国爱村、自重自强、种德耕心、奉献奋进”精神,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让所有村民都能收获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养分。建成了民主法治一条街、拥军爱属一条街,清廉村居“初心园”广场,提升改造了共享运动场、健身点、文化乐园等设施。注重植树造林,见缝插绿,沿路添绿,依河布绿,绿化美化进村道路和村庄河道,为和美乡村增添新的生态底色。
建立了村民电子健康档案,完善了签约医生服务。开展创业就业培训,改造提升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常年开展养老照料服务,开设了全村早、晚健身点,开展了幼儿托育教育服务。打造了市级“文化大院”,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和美邻里氛围。
共享共治 携手开辟平安大道
围绕“红色乡村 善治大宁”愿景,坚持“五治融合”,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运用法治思维分析村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且依靠法治方式去解决这些问题,依法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自治活动,使村级事务权力运行与监督管理高度一致;坚持“五治融合”,实行网格管理,充分尊重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在重大项目推进中,都让法律顾问参与决策,确保每一个落地项目都具备民意基础、群众支持、法律保护,建成了平安大宁一体化指挥平台,实现了三个良好预期:
一是美誉度不断提升。通过村规民约“红十条”,村风民风明显向好。两年来,培树了一批“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志愿者”等各类典型170余人,“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325户,“清廉文明家庭”24户,全村40多年没有发生一起上访及刑事案件。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二是环境底色不断擦亮。优化绿地布局,升级硬件设施,精心打造小景观、小公园等休闲空间。2020年以来,先后投资3500余万元,新建10个居民小区,完成居民厕改825户,建标准化公厕10座,分步建成6座农民文化娱乐广场、休闲公园。
三是产业链不断优化。坚持扶持民营、鼓励个体、引进外资外商方略,先后引进山西亚美大宁能源有限公司、山西兰花大宁发电有限公司等十多家国有民营企业,初步形成了农、工、商、种、养、运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全村社会总收入18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万三千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