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县町店镇

搜索位置
匹配度
排序

中峪驸马楼考

发布日期: 2025-03-31 发布机构: 町店镇

阳城县町店镇中峪村驸马楼,起建于明末清初,现存有3个建筑群,包括元代建筑群3座,佛堂、土尧院、土楼;明代建筑群12座,含驸马楼、驸马亭、绣楼、阁楼、书房楼底、马房等;清代建筑群9座,有汤帝庙、新房院、书堂院等;占地总面积约1.2万平方米。另有驸马墓葬群一处,占地约3000平方米。


引人注目的驸马插天楼,高五层,系木、石、砖结构,用来观察气象指导生产生活,现可以清晰看到插天楼的楹联:“插天楼关寒星斗,镇世家声烈古今”及横批“昶万斯年”。从这几个建筑群中可以反映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和兴衰。

碑文记载, 驸马楼的主人叫原活心,字凤山,生于明万历年间,以农桑为主。一个未有功名的平民为什么能够成为驸马?民间有两种传说:一说是身藏武功,救过皇命;一说是精通医术,救过公主。但碑文记载为,原凤山到潞藩邸拜见潞藩王时,其长相及言行被王喜欢,遂将大女儿配嫁,生一女,早逝。王又将二女儿许配之,两人生下四子,分别冠以原秀、原豪、原英、原俊之名。原凤山终年70岁,具体生卒未有记载。

究竟原凤山是不是驸马,此为主要疑点:潞藩王为万历皇帝朱䦀钧之弟朱䦀镠,朱䦀镠当时被封为潞藩王,辖地在河南新乡卫辉县,按当时崇祯末世来看,社会动荡,饥民反起,皇权制度瘫痪,潞藩王从小就受到李太后及万历帝的宠爱,目中无人,及到死后,还超规格、超豪华修建陵园,现其陵园在河南省新乡市凤凰山保留较好,规模宏大,超出皇陵。虽然将其女许配凤山,但凤山也只能作为王的女婿称呼,为仪宾,是不可以作为驸马的。推测存有两个因素:一是朱䦀镠一贯凌驾皇上,从碑文所记“许尚郡主”字面来看,“尚”指皇上,只有皇帝的女儿才可以冠以“尚”字,而王的女儿只能称为“郡主”。不可以用“尚”称呼。令人不解的是,同一通碑文上,既刻有“尚郡主”字样,又刻有“皇明故祖仪宾……”字样,“尚”与“仪宾”两者相互矛盾又含糊不清。推测,从朱䦀镠一生行事风格看,很可能把郡主当作公主出嫁。第二种因素:民间也为了拔高声誉,习惯称仪宾为驸马。

那么,原凤山究竟是哪里人?据说是从阳城县河北镇迁移到町店中峪的,此话似乎可以成立,因中峪村姓原的只此一家,而阳城县河北镇姓原的居多。二则,原凤山应当不是汉人。因驸马楼有蒙古文牌匾一面,说明此人与蒙古人有关联。

那么,蒙古人怎么能到阳城呢?析城山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它俯视中原,地势险要,是河南与山西西部必经之路,控则迫敌绕道千里。早在五胡乱华时,部分蒙古人就在阳城定居,到元代,析城山就驻有蒙古兵马,指挥部设在次营(主营在河南济源)。到朱元璋占领山海关进入北京,直接切断了蒙古兵的退路,又有一些蒙古兵隐名埋姓,散落阳城,与汉人杂居,在南乡居多。像阳城的一些方言“圪窿、圪垯、圪石、圪垱、圪绝”等等,很可能就是蒙古语。加上驸马楼周边还有元代所建的土楼、上尧院、佛堂的遗址佐证,此人应是蒙古后代。再加上传说他鞭术厉害,武功超人,精通医术等等情况来分析,汉人一般不擅长鞭术,能厚得王者欢心,能以一己之力保护皇上,非常人所为。

原凤山的墓群在驸马楼的对面西山上,葬有原凤山及其后代。墓群建于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据碑文所描,由于明末清初社会混乱,战火不断,其子孙曾有意妥葬,几欲未成。到稍微安定的康熙年间,其后代才完成安葬心愿。此前,他的尸体应该是临时存葬。